拥抱“两高”,奋进“两湖”。金坛在加快实施常州“532”发展战略、推进“两湖”创新区建设和金坛“五大行动”中。南沿江城际铁路即将通车,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即将开学,金坛将正式迈入“两高”时代——高铁、高校必将对提升金坛城市能级、科技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从2020年6月28日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举行开工仪式, 到今年5月底具备交付使用条件;从2020年12月30日金坛高铁枢纽开工建设,到今年5月份施工基本结束,既倾注了施工单位大量汗水,也离不开相关部门鼎力支持,更离不开金坛建设全身心投入。
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今年秋学期首批入驻学生1.5万人,未来规模达2万人,到2035年将建设学院10个、学科13个、优势学科8个、博士点7个以上。在校区建设中,金坛建设发挥“主人翁意识”,强化“金牌管家”服务,从上至下“一盘棋”,卯定目标加油干。他们明白,实现“两高”目标是金坛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落子金坛,与该区打通创新链、以创新链塑造学科链,持续推动高校建设和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他们明白,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是省重点项目,位于“两湖”创新区,是常州重塑区域格局、改变城市未来、提升城市能级的强劲引擎。他们明白,“建精品工程,树百年丰碑”是目标,确保今年秋学期正式投用是他们向区委区政府递交的军令状。
金坛高铁枢纽工程核心区占地面积0.98平方公里,建设集高铁、城市轨道、长途、公交、出租及社会车辆等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场站,今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他们明白,南沿江高铁是金坛的一条“珍珠项链”,高铁站房是金坛城市名片和“会客厅”,对提升城市形象和能级具有重要作用。他们明白,南沿江高铁是金坛城市的一扇窗口,他们要通过努力彰现茅山、长荡湖、董永传说等金坛元素,向人们展示“碧湖映月,山影游镜”的设计理念,依托建筑弧形元素演绎出金坛山的秀美、水的灵动。他们明白,南沿江高铁建设使金坛告别“地无寸铁”的历史,一举进入高铁时代,融入沪宁一小时高铁圈。
金坛建设,匹夫有责。金坛建设围绕“两高”建设组建工作专班,克服夏季高温、冬季雨雪等因素影响,全力做好施工服务保障工作。加强与相关板块和部门联系,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细化节点、倒排计划,细致摸排问题,制定具体措施,落实每月例会制度,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目标如期推进。同时,加强和施工、监理等单位密切配合,优化服务流程,以“店小二”姿态、“金牌管家”标准,以最大决心、最强干劲、最实作风,发挥招商引资随叫随到、不叫不到和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四到作风”,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三全服务”,全力打造成精品、亮点、样板“三工程”,以智慧培土,用汗水浇灌,让河海大学这棵大树根植金坛沃土并开花结果,让南沿江高铁助力金坛驶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为确保高铁高校顺利运营,金坛建设下属公交公司围绕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优化公交线路2条,新辟公交线路3条并延长服务时间,基本覆盖生活区、商区、医院、交通枢纽和游客中心等。同时,在区委区政府为师生们准备的暖心大礼包中,河海师生可通过微信扫码核验身份,在2024年2月29日前免费乘坐金坛全域公交;围绕金坛高铁枢纽启用,重塑金坛公交客运格局,综合考虑公交换乘衔接和市民出行的需求,共优化11条公交线路进站运营,新开1条、优化3条线路途径高铁站至景区线路,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公共资源,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两高”启用起来,河海大学与金坛高铁站共发送旅客约30.5万人次。
河海启航,蓄势赋能,打造未来科创城;高铁载梦,和谐幸福,构勒发展新蓝图;金坛建设,不负时光,优化服务展新姿。(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