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沛县团县委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原则,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围绕“三个聚焦”扎实推动改革成势见效,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聚焦组织改革,筑牢团委工作体系“压舱石”
以团员先进性建设为中心,从实从严开展团员教育管理工作,着力加强团员队伍建设,为改革持续注入活力。一是坚持严选活用,团干队伍力量更加充实。全面落实团组织书记述职考评制度,进一步拓宽团干部来源渠道,从乡镇副科和优秀企业家中选取2名挂职副书记和2名兼职副书记,形成“专挂兼聘”的充满活力、业务过硬的团干部配备规格,从农商行系统为各镇(街)优选1名金融挂职副书记,充分发挥“银团协作”能力,有效赋能乡村振兴。二是促进多样发展,团的组织形态更加丰富。在巩固传统领域基层组织设置同时,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组织网络。2023年新增社会领域团组织174余个,“两新”领域团组织114个,强化了对社会领域团员青年的引领带动作用。三是突出融合贯通,党团队育人链条更加严密。坚持党建带团建,严格落实“推优入党”制度、“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严把计划、标准、程序、培养“四关”,落实团员先进性评价常态化机制,确保团员发展的质量。
聚焦理论学习,把好青年思想动态“方向盘”
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和使命,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持续抓好团员理论武装。一是把握主题主线,加强政治引领。坚持分类分层指导,要求各级团组织书记和团干部发挥好骨干带头作用,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团员和青年,细化学习内容、教育方式和项目载体,更深入精准的开展学习。二是牵头同频共振,加强下沉指导。号召全县104名团干部通过挂钩基层团支部深入开展组织化学习,主动下沉、靠前指导,组织各级团干部走进“联青服务站”和挂钩团支部,倾听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目前共收集问题及建议52条、案例29个。三是紧密结合实际,推动青年建功。充分发挥团员和青年志愿者作用,组织参加“河小青”巡河净滩、“垃圾分类”社会治理、“爱心托班”公益课程等志愿服务活动23场次,共建美好家乡。聚焦儿童关爱开展“希望工程”爱心结对、“希望小屋”冬日送温暖、“凤凰书架”公益捐赠、少年儿童传统文化阅读等活动,构筑儿童健康成长优质环境。围绕沛县重点产业集群和新兴领域青年群体,举办青联大讲堂、青年创新协作圆桌会议、“伙伴讲堂”等交流活动,提升青年人才凝聚力和向心力。
聚焦提质赋能,打造青年培育成长“加油站”
以主题实践活动为依托,强化对团员的组织引领,在重点工作任务中激发其使命担当。一是提升青年素质,赋能乡村振兴。团县委面向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开展集中培训4次,现场研学2次,就业培训辅导1次,推进“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寻访活动,全面摸排辖区内各类乡村青年人才,新入库乡村振兴青年先锋20人,联合沛县农商行累计发放新农菁英贷3885笔,真正惠及广大涉农创业青年。二是开展社会实践,助力家乡建设。开展暑期大学生“返家乡”“彭聚菁英”社会实践活动,面向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征集800个实训实习岗位,并在实践活动期间举办“归雁思源·智汇家乡”沛县籍学子看家乡活动,组织50余名大学生代表参观沛县博物馆、党史教育馆、工业展览馆等线路,了解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三是积极结对共建,激发创造潜能。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招募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徐州生物工程学院、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6所高校共60人分别在思想引领、教育教学、乡村振兴、卫生医疗等领域结对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配合清华大学动能系“I.温度”实践支队来沛开展光伏产业调研活动,学习沛县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的经验,并运用所学提出相应建议,为乡村振兴增添一抹青春色彩。(宋泽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