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所三级121个警企服务微信群24小时在线服务,市、县(区)、派出所和警务室四级公安综窗网络高效运转,网办中心全流程办理网上业务9.3万件……近年来,淮安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管理支队公安政务服务中心聚焦政务服务现代化战略布局,坚持改革引领,紧盯企业群众多元、高效服务需求,以公安窗口综合服务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三级警企微信群、四级公安综窗、两级网办中心为核心内容的“壹警办”现代公安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市公安优化营商环境和行政管理服务改革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科+全能,四级综窗实现一站办结

  “以前,公安业务分散在多个警种、不同窗口,群众来办事存在多头咨询、多次等待、多窗跑动的问题,很不方便。”淮安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管理支队支队长万劲松说,公安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后,给群众办事带来了很大便利,但也发现了问题,特别是群众如果办理多个公安业务,不能在一个窗口办结,往往要多跑腿、多次办,各窗口也存在忙闲不均现象。

  群众的诉求就是改革的动力。2022年7月,淮安公安政务服务中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立足“多元需求一站供给、全量服务一步到位”理念,着手实施公安政务服务窗口改革,打破警种业务界限,将原先车驾管、出入境管理、保安、内保等分散的专业窗口,全部升级为企业、个人两类综合窗口,实行业务“平行叫号、一窗受理”,所有窗口可办全科业务,实现78类公安业务“一窗通办”“一站服务”。

  “没想到驾驶证和护照可以一起换,真是太方便了!”仅用几分钟时间,就一次换好两种证件,在公安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完业务后,淮安市民刘女士欣喜感慨道。如今,淮安市、县两级政务中心已设立公安企业综窗16个、个人综窗50个。运行以来,警力利用率提升30%,群众平均等待时间下降25%。

  “不单是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基层派出所和部分警务室综合窗口建设也已经铺开,保证打通公安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万劲松表示,目前全市89家派出所综合窗口都可办理出入境管理、车驾管、治安等35项业务,年内实现户籍派出所100%覆盖。警务站则根据各自辖区的特点,更侧重于个性化服务,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为周边群众提供精准高效服务。目前,“南高齿”护企警务室、翔宇社区警务室等已试点推出个性化政务服务项目。

  网上+网下,双网融合服务零距离

  “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这是淮安公安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墙上最醒目的一行大字。围绕这一“好”和一“早”,中心加速将改革攻坚引向深入,聚焦用户体验,立足“不见面、不跑腿”目标,全力推进“互联网+”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了苏北首家上线运行的公安网办中心,提供无犯罪证明、临时身份证明等10类86项业务在线服务,已累计办理全流程网上服务9.3万件。

  9月28日,淮安吉宏特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超在微信“淮安企业家警务沟通群”请求帮助,自己将赴国外开展商务洽谈,却发现护照过期了。淮安公安政务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受理,不到24小时就将新护照送到了企业负责人手上。

  如何让网上政务服务更周到、警企联动更密切?推动搭建“警企服务微信群”成为淮安公安政务服务中心的又一创新举措。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已创新搭建市县所三级121个警企服务微信群,同步邀请市县乡党政领导、相关政府部门以及警种负责同志入群,在群人数达3.5万人,创建了“全时在线、指尖触达”服务企业新模式。

  警企服务微信矩阵充分发挥诉求办理、防范宣传、风险提示、建议收集等功能,畅通非警务诉求向12345热线转办渠道,选强配齐营商服务专员队伍327名,先后为企业解决诉求3700余件。集中推送法治宣传图文、视频1.4万次,在线回复涉诈咨询500余次。今年4月,通过警企微信群成功为一家企业挽损283万元。

  此外,淮安公安政务服务中心打破地域限制,在网下创新打造便民服务直通车,集成无线传输、自助体检、智慧拍照、智能受理等科技设备,实行流动轮值、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三轨并行”模式,先后为81家企业单位、1.95万余名群众提供身份证、驾驶证、护照等业务上门服务,实现从“人等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

  赋能+提能,双轮驱动跑出改革加速度

  综合窗口运行后,中心积极开展科技创新,通过自主研发,将10多种外置设备物理整合,升级完成“第六版综合警务终端”,实现所有警种业务所需信息一站采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群众办事体验。中心还研发了“智能取号”系统,市民可以通过微信网上预约取号,实时查看排队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这个服务真是太意外了,不然我还要再跑一趟。”12月1日,市民孙先生来到淮安公安政务服务中心为孩子办理港澳通行证,却忘带相关证件,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两分钟便通过电子证照调取设备,打印相关证件资料,完成了材料申报。提供电子证照证明服务,是淮安公安政务服务中心利用智慧赋能,为办事群众送上的又一份“福利”。

  “方便留给群众,麻烦留给我们”,在公安政务服务中心的大厅墙上有一条醒目标语。万劲松表示,“深化改革,光有机制和设备革新是不够的,还要锻造过硬队伍,持续深化理念更新、实践创新、能力革新。”

  公安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一间训练室,每天利用早、晚和休息时间,通过老带新、民警辅警捆绑学习等方式,对所有人员开展全科业务培训,训练室还配备两台智能化学习训练系统,将业务知识融入趣味“闯关游戏”,通过积分考核的形式,推动民警辅警自主学习提升。

  除了训练全科业务,服务理念教育更是培训重点。通过学思想、学规范、学典型,每日在学习中开展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借鉴,并通过开展服务竞赛活动,推动大家比学赶超,争当服务之星。今年以来,先后举办政务课堂4期、练兵竞赛2轮、送教培训11场,培养全科民警15人、全能辅警36人,2人荣获淮安市“技术能手”“五一创新能手”称号。

  中心还出台《市、县(区)政务中心公安窗口综合服务改革工作指导意见》《部分户籍业务突出问题办理规则》等规范性文件,严格规范业务办理流程,发布业务纠错、风险提示信息50余条,帮助窗口人员提高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全面落实受理、审核分离机制,建立常态化视频巡查和数据通报制度,发布视频巡查、数据分析等通报46期,全面提升规范化运行水平。中心先后荣获“淮安市工人先锋号”“淮安市青年文明号”“淮安市文明典范服务窗口”等荣誉。(王峰 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