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盐城市纪委监委第六监督检查室扎实履行监督职责,在优化国企运行监督上务实求索,尝试开展“三式”监督,推动国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

  一是“联动式”监督,构建国企经营监督合力。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紧盯企业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有效整合各类监督资源,把握加强监管和增强企业活力关系,切实增强国有企业监管力度,联合市国资委等部门制发《建立市属及市属区管企业监督联动机制的意见》,整合市直部门单位职能优势,常态化协同监督。围绕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廉政风险点,梳理排查各市属国企财务管理等面上问题,督导国有企业建立完善《融资及担保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推动“自查、整改、治理”同频共振。

  二是“过程式”监督,紧盯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研究出台监督推动市属国企有关风险隐患整改工作方案,通过督促相关国企建立风险隐患问题“一本账”,按月报送隐患整改情况,定期上门督导评估等方式,持续推动风险隐患整改落地见效。会同国资委对9户市属企业逐企下发《风险隐患问题整改意见书》,明确整改事项,督促相关企业认真履行问题整改主体责任,由相关国企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成立隐患问题整改领导小组,对照问题清单,将隐患问题整改措施落实到具体牵头领导、责任人,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实行清单式建账、销号式管理。监督检查室会同派驻组和国资委有关处室,采取见面沟通、听取汇报、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实地检查等方式,每季度选取部分国企开展上门督导检查,评估整改成效,督促企业严排查、真整改、见实效。目前,市属国企对照风险点及排查问题制定了100余项措施进行整改。

  三是“闭环式”监督,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把握一体推进“三不”内在联系,针对近年来案件查处情况,立足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深化标本兼治。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深入查找影响、制约国企发展的问题。“点上”,针对典型违纪违法案例,在深挖违纪违法问题的基础上,深挖症结、找准漏洞。“面上”,结合日常监督、审查调查、专项督查、信访举报、巡察监督等情况,对案发单位综合研判,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针对整改具体问题,督促责任单位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时限,安排专人采用不定期跟踪督查的方式,对有关单位整改情况实时“回头看”,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纪检监察建议落实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建章立制。今年以来,盐城市纪委监委第六监督检查室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查办案件中暴露的问题,向2家市属国企分别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相关国企提出整改措施20余条,“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效果得到充分释放。(孙建楷 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