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优秀师徒是吴建群、李益翔,请上台领取获奖证书和奖金!”近日,在徐矿集团张双楼矿年度“以师带徒”总结会上,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吴建群和徒弟一同登上领奖台,接受表彰,续签师徒合同。

  “今年全集团各行业、各系统已经全部完成了新一年的高技能人才、劳模、工匠的师徒结对协议签订,通过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定期目标化培养,达到了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培养新时代工匠的目标。”徐矿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徐矿集团党委坚持“满眼都是人才”的理念,坚定“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人人展其才”的工作导向,勇担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大军的时代使命,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师带徒”等行动赋能产业工人素质提升,锻造绿色转型的“硬核”力量,让四万职工在创新创业舞台上竞相绽放。

  “数字技能”加持,师徒成了“顶流”

  “采煤机摇臂出现故障!”清晨,在张双楼矿23910智能化工作面,得到采煤机出现故障的消息,综采一区检修班职工吴建群立即带着“徒弟”李益翔,挎起工具包,赶到现场。

  试运行排除机械故障,吴建群立即检查电控系统,发现电磁阀的电源不正常后,顺势沿线找到了采煤机分线盒。“你看,分线盒‘喇叭嘴’底部线由于外部受力,芯线断裂,这就是症结所在。”吴建群仅凭“望闻问切”就准确判断故障所在,进行“舒筋活络”后,“药到病除”,设备随即健康运转起来。

  “现在的煤矿设备已经由过去的机械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如果我们不及时跟上形势,迟早要被时代淘汰。”吴建群不仅勉励徒弟要加紧修练“智能化内功”,自己也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设备组装、调试和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原理等。

  如今,以吴建群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徐矿集团张双楼矿智能化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他坚持定期开展“劳模大讲堂”、技术交流等活动,吸引了全矿机电维护专业700多人参与,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新时期矿井智能化发展的人才。而与吴建群签订“师带徒”合同的五个徒弟也已成长为技术骨干。徒弟李益翔先后荣获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示范赛综采集控工三等奖,共参与创新项目18项,合作完成7项实用新型专利,为一线职工树立了榜样标杆。

  中孟师徒携手为丝路“发电”

  尽管已是冬季,但12月份的孟加拉国依然惠风和煦,温暖如春。在巴拉普库利亚煤矿1306工作面,检修现场职工们有序忙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当地小伙修丹正在徐矿集团孟巴项目部职工蔡群东的指导下,熟练地更换煤机配件。“采煤机OK?”“OK”……在动作比划和语言交流间,这对师徒完成了机电设备维护的保养工作。

  蔡群东作为第一批来到孟巴项目部的中方工人,十几年里他已经带了24名孟加拉徒弟,其中就包括电器维修工修丹。2006年,因为家庭条件困难,修丹未完成学业便来到孟巴煤矿工作,当时的他对于煤矿知识一无所知。在蔡群东这样的手指口述下,修丹慢慢用中文记清了专业名词,现在两人仍然是语言不通,但默契度极高,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就能领会对方的意思。

  从“徐矿奖学金”到“师徒奖励金”

  “作为一名荣获‘徐矿奖学金’的学子,我看到了徐矿集团对人才的重视,这也吸引着我投身这片热土。在‘双师带徒’等贴心举措下,我快速融入了企业大家庭。”徐矿集团华美建投集团职工、中国矿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景彦睿表示。

  “‘徐矿奖学金’由徐矿集团于2018年出资设立,每年出资50万元用于奖励有志于扎根煤炭行业的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学生,激励帮助更多矿大学子助学圆梦、成长成才。”徐矿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学校的资助到进入单位后的以师带徒,我们对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帮助,助力他们尽快成长成才。

  “单位指定了一名公司领导成为我的导师,同时我和我们部长签订了师徒协议,尽管入职只有一年,但是我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工作技能。”景彦睿高兴地说,以前在学校我全力争取“徐矿奖学金”,现在我全力争取“师徒奖励金”。

  “导师负责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理论知识、业务技术水平,传授管理经验。师傅负责给徒弟传授岗位技能、工作流程等,使徒弟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华美建投集团负责人表示,我们坚持“双师带徒”,鼓励新入职大学毕业生到基层生产一线、重要项目、艰苦岗位上成长历练。同时,结合建设行业特点,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年轻人才参加国家注册一、二级建造师、岩土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培训考试,培育具有影响力的青年人才后备军,为企业发展增添后劲活力。(徐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