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眼健康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眼科器械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加。近年来,依托南京生物医药谷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优质服务,仙微视觉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微视觉”)紧抓市场机遇,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核心技术攻关,稳步推动产品走向全球市场,赋能眼科疾病安全、普惠治疗。
紧抓蓝海市场机遇,卡位“长赛道”布局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22年我国屈光不正患者超7亿人,全中国眼科设备产品销售额达100亿元人民币。大部分眼科疾病难以通过药物治愈,眼科器械能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2022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生命光电子科学家、眼科医师和创业者共同创立仙微视觉,聚力推动飞秒激光在眼科手术和生物材料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仙微视觉副总经理凌琳介绍,国内长期紧缺飞秒激光屈光手术装置、治疗价格居高不下,迫切需要推动眼科高端装备国产化、实现自主创新。
面对需求旺盛的蓝海市场,近年来我国眼科器械已发展成热门赛道,吸引资本、创业者不断涌入,而技术创新则是检验市场主体竞争力的“试金石”。凌琳说,国内大部分企业在算法、系统以及光学软件、制造工艺等领域能力尚缺,关键技术为海外垄断。国产设备要端好近视手术市场的“金饭碗”,必须加强技术攻关,形成核心竞争力和自有品牌。
专注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企业竞争优势
仙微视觉成立之初,立下的第一个目标是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我们在屈光治疗、近视防控、手术耗材和眼疾治疗领域均有布局,最核心的产品是以飞秒激光技术为基础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设备。”凌琳说,公司首个商业化产品“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装置”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技术成果转化,该项目入选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无瓣、微创、无痛、快捷是全飞秒激光SMILE手术的优势所在,也是趋势和主流。除了用于近视矫正,未来还可以矫正远视和老花眼。”凌琳说,仙微视觉在眼科飞秒激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公司“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装置”目前基本完成设计开发、验证和定型,即将进行型式检验,不久后将面世。“市场上一台近视手术大概花费2万元左右,设备国产化投放市场后,无论是整机价格还是患者手术价格都会大幅降低。”
除了服务国内市场,仙微视觉也积极推动设备、技术出海。“未来我们希望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与国际品牌齐头并进。”在凌琳看来,这样的底气源于企业从底层技术深入研发设备的匠心和坚守。不同于一般设备企业走的购买器件、系统集成的道路,仙微视觉从最底层核心技术自研开始,研发队伍分为光学、结构、算法、工艺等,从光学核心到软件、硬件全部实现自主研发。凌琳说,无任何经验可以参考,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坚定了加速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决心。
扎根优渥创新土壤,力促项目孵化、产业化
对于“只挖一米宽,掘进千米深”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人才是真真切切的“第一资源”。
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设备的技术难度被业界认为是金字塔“塔尖”,而在这领域内长期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凌琳说,仙微视觉成立之初,公司领导层、科学家团队成了“HR”,无论是下班还是节假日,不断求贤引才、培育人才队伍。在技术攻关上,仙微视觉还加强与武汉电子产业、医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人才共育,推动科技创新协同高效。
成立不到一年就完成近五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装置研发项目入选了202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仙微视觉的“长势”堪称“日新月异”。凌琳认为,公司“节节拔高”扎根于领域的技术储备和经验积淀。而在技术为王的赛道里,仙微视觉乘风破浪还离不开所处的环境。
谈及安家南京生物医药谷,凌琳感触颇深:企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自身的实力和产业扶持缺一不可,前者如种子后者则如土壤。有沃土,企业才能更好地进行项目孵化、加速和产业化。药谷有一个开放、包容、专业、高效的产业生态环境。落地一年多来,药谷在办公场地、厂房、房租减免、运营补贴等方方面面的帮助,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安心研发。
“接下来,我们会加大创新投入和人才投入,点亮眼科特色高端医疗装备的产业名片。”凌琳说,希望仙微视觉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能够打破垄断,让中国人自主研发的飞秒激光手术设备走进手术室,为国人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上带去安全、普惠的治疗方案。(沈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