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镇位于句容市西北部,与南京市三面接壤,户籍人口约2.87万人,现住人口约8万人,外来人口占现住人口约70%。近年来,为做好“新宝华居民”的“婆家人”,宝华镇发力“四化”治理,以精细化为目标、智慧化为手段、多元化为机制、群众化为基础,优体验,察民意,排风险,享自治,探索出一条富有宝华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社会治理之路。截至今年11月,全镇共收到12345工单8240件,办结率超99.95%,满意率达99.75%,切实做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

  以“精细化”治理,聚焦群众体验优化

  为破解新城片区单个社区服务人口过多的问题,宝华镇积极推进片区区划调整和网格优化工作。一是将新城片区的2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划分为8个社区,将原有的78个综合网格调整为120个,实现大部分综合网格不超过300户/网格;二是优化规范专属网格,以镇区内规模较大的党政机关、各类园区等为主体划分专属网格,共计56个,确保网格服务管理全覆盖、无缝隙、实现“一网兜底”;三是将126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村(社区)专属网格担任网格员,实现点对点、面对面零距离服务,使“精微善治”成为现实。

  以“智慧化”治理,助力民意即时速办

  为助力群众日常小事得到快速反馈解决,宝华镇依托“数据+网格+网络”集成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助力“智慧化”治理。数据为“根”。利用人口普查、网格巡查、敲门行动等反馈信息建立基础数据库,不断完善辖区内空间地理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等基础治理数据。网格为“叶”。全镇112名网格员与241名微网格员分散全镇,收集数据,感知民意,先于群众发现问题,将隐患消灭于萌芽。网络为“茎”。指挥中心按照“前期发现问题上报平台”——“线上分流至相关部门限时办理”——“全程跟踪督办”——“办结回访问效”闭环运行机制处理,同时横向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纵向贯通镇—村(社区)—网格三级体系,实现多部门联动合作,有效推动事件的处置,助力民意即时速办。

  以“多元化”治理,确保纠纷源头化解

  为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宝华镇集中合力,“多元化”治理化解矛盾纠纷。一是打造宝华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邀请司法、公安、住建、人社、综合执法等行政部门与社会组织进驻,形成“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强化镇村两级调解力量。建立镇村两级调解组织12个(村调委会10个,镇调委会1个,个人调解工作室1个),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13人。今年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771起,其中镇村两级调解组织调解矛盾459起,派出所化解矛盾312起。强化基层法治建设。依托村(社区)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等设施,普及法治知识、宣扬法治氛围,全镇先后建成“江苏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7家,“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家;成立“合作社+新乡贤”双调解工作室,专职从事乡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于源头处掐灭矛盾纠纷。

  以“群众化”治理,助力群众自治共享

  为更好地营造全民参与,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宝华镇运用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请群众评、让群众享的“五群”工作法,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发挥新就业群体力量。利用新就业群体社会接触面广的优势,推动其由“管理变量”成为“治理增量”,打造了24处暖心服务点,16名外卖小哥“认岗领责”担任兼职网格员,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前哨尖兵”。推动居民互帮互助。全镇成立6支“宝满意”镇级志愿服务队和37支村级志愿小队,为居民提供精细可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截至目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20余场,服务群众5600余人。推进“援法议事“深入开展。根据各村依靠“法律明白人”,引导村居民在法律框架内围绕物业管理、环境保护、邻里纠纷等自治议事,今年以来已开展53场,使群众自治共享成为现实。(刘沁芃、朱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