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短视频在扬州朋友圈刷屏,随着镜头的推进,一幅秀美瑰丽的“杉水图”渐渐展现在眼前:初冬的清晨,成片的水杉林笔直挺拔,倚水而立,树叶逐渐泛黄变红,整片水域氤氲在薄雾之中,朦朦胧胧,如梦似幻,湖面倒映出斑斓的色彩,宛若人间仙境,美到令人窒息。视频一经发出,先后被多家媒体陆续转载,引发热烈反响。
“哇哦,这里也太美了吧!在哪里在哪里?我要去打卡!”“天哪,没想到家门口还有这样的美景,周末可以过去走走,放松放松。”“好好看啊,美得像加了滤镜似的,哪天带上相机去走一遭,肯定很出片。”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到讨论中来,纷纷对此地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里就是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团结水库风景带。
“团结”二字惹人好奇:瘦西湖有瘦的风骨,团结水库缘何得名?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这个水库是1977年冬天开挖的,当时挖它可下了大功夫了,时间紧,任务重,来回交通又不方便,好多其他村的村民直接带着全家人住过来了,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有的家里小孩子刚出生没人带,也只能带过来,大家吃住在一起。”当年团结水库工程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周永松回忆道,“那时候天寒地冻的,手都伸不开,风吹着又冷,挖起来又会流汗,歇一会风一吹又冷了,但当时大家都热火朝天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想到水库建成后给家乡带来的好处,心就暖呼呼的了。”14个大队,5000多人,完成土方13.5万立方米,水库面积8.67公顷,蓄水库容46万立方米,这一串串数字背后都展现了杨庙老一辈人身上的那种精神,那种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劲、合成一股力、聚成一条心的团结精神,为表纪念,特将水库命名为“团结水库”。
眼前的美景让人陶醉,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如何将“绿色”事业进行到底,发展朝阳产业,是杨庙人民如今更为关心的话题。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就承担着这样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扬州市环保产业的主要承载基地,该园区立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形成以节能环保装备为核心,资源循环利用、高附加值资源再生、环保服务为支撑的“1+3”环保企业集群,为环保产业发展不断集聚强劲实力,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园区自2008年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单位”“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多项“金字招牌”,目前,已被明确定位为新型城市建设功能区,是城市可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和绿色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城市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在这里,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政策扶持和完备的配套服务,大家都很踏实肯干,团结上进,公司效益还是不错的,累了还可以到团结水库边走走,疲惫一扫而光,剩下的就是满满的干劲了!”园区企业职工沈华笑着说。
在杨庙,不光风景美,产业美,百姓的日子也过得和和美美。近年来,杨庙镇大力推进优质稻米、生态茶叶、绿色果蔬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如沿山河村“田间课堂”项目进一步带活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将“乡村美景”变成“致富钱景”;又如友谊村电商赋能项目,依托乡村电商直播论坛、众创空间等平台,推动优质农产品“上网触电”“跨镇出市”,真正实现让电商赋能“蝶变”、农文旅融合“出圈”。“咱们镇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像我们这些老同志没事就去党群服务中心下下棋,天气好就去杨庙水库散散步,虽然子女都在外忙工作,但是经常会有志愿者上门走访关心,陪我们唠唠嗑,一点也不孤独。”居民老李乐呵呵地说道。
最是担当动人心,唯有奋斗最可期。据悉,接下来杨庙镇还将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空间、产业特色等优势,盘活资源潜力、强化示范带动、夯实产业基础,打造“记得住”的杨庙美景、“带得走”的杨庙文化、“留得下”的杨庙发展,让美丽杨庙奏响时代强音。(朱杰敏 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