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江苏微之润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高频微波链路测雨平台上,一幅监测实时雨量变化的分析图展现在记者面前。该企业通过新一代高频微波链路测雨技术,精准分析雨滴谱分布、降雨强度等指标,从而得出区域降雨的精准数据,助力水利、农业等相关行业进行灾害预警和精准调度。微之润副总经理吴浩楠告诉记者,该技术是企业与国防科技大学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而成,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防科技大学对微波测雨技术进行了基础的理论性研究,我们则结合市场应用进行了产品研发以及迭代升级。凭借该技术,微之润已成功申请15项专利。”

  微之润是一家集“产、学、研”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面向水利、气象、交通、应急、农业、国土等行业智能产品的自主创新研究与智慧应用。该企业先后与国防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成立多个技术中心,自主研发了新一代高频微波链路测雨产品、智能闸站采控系统、智慧水情监测仪等多款核心产品。吴浩楠介绍,江阴成立了相关的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创新联盟,为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架起研发对接的桥梁。同时,相关部门对企业产学研合作的资金扶持力度也很大, 帮助微之润一直保持着研发的活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校院所则是创新资源的集聚地。江阴积极架起两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科技“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近年来,江阴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的战略目标,坚持“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作引导、院校为依托、各方要素联动”的政产学研合作原则,不断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力增强江阴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能级。在此过程中,江阴持续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补助政策,鼓励引导企业主动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创新联合体、院士工作站等,增强企业承接科技成果的能力。目前,江阴建成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分别达26家、482家。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重点实验室3家。

  以产业应用和企业急需为主攻方向,江阴持续实施“霞客之光”创新攻关计划,鼓励有研发能力的高校院所和创新平台主动揭榜,与江阴企业开展技术联合攻关,累计发布榜单4批次共509个项目。为了让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效率更高、过程更顺畅,江阴分专题、按领域组织实施产学研“双百行动计划”,加强企业与大院大所的对接交流,畅通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沟通渠道。截至目前,江阴已建成校企联盟493家,每年实施企业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超70项,近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60亿元。

  将产学研合作之路越拓越宽,江阴将继续锚定“345”现代产业集群,增强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研判能力,通过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的落地来“建链”、助力龙头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来“强链”、解决产业链最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来“补链”。同时,更广领域开展企业“霞客之光”创新攻关计划和“江阴—清华创新引领行动”计划,常态化开展产学研“百家企业进高校、百项成果进企业”活动,持续打通产学研合作地域壁垒,让产学研为“科创江阴”建设输送更强动力。(许晨威 王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