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村协商规范海鲜晾晒,去了鱼腥味解了民忧;菜园村商议荒地堆场变身“共享菜园”,方便了居民美化了环境;通兴镇村协商聚共识,升级改造老菜场,暖了民心增加了集体收入;垦北村协商聚合力,建起了蔬菜育苗基地,发包给蔬菜种植大户实现了“双赢”……
吕四港镇垦北村蔬菜育苗基地
“有事好商量,商量出了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子,环境提升了,产业发展了,服务优化了,乡风文明了。”吕四港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工委主任张雨华介绍说。今年以来,吕四港镇40个村居围绕“建设江海平原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一主题,开展了近百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汇聚起了共同建设和美乡村的强大力量。
共议产业兴旺新思路,打造宜业乡村
初冬,汽车行驶在吕四港镇垦北村平坦宽阔的中心路上,金黄的稻田、白色的大棚、绿色的菜园掠眼而过,交织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画卷,丰富了这个原本单调的季节。
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吕四港镇范龙村新貌
中心路西侧,千亩稻田里,机声隆隆,正在收割最后一块地的稻子;路东侧,千亩蔬菜园里,西蓝花、大白菜和甘蓝等正等待着收获。蔬菜种植大户崔立刚在新承包的育苗园里培管新出苗的菜秧,欣喜地说:“村里新建的这个育苗园,我承包下来一年可以增加20万元的净利。”
来自黑龙江省五常市的崔立刚,已在垦北村种了10年的蔬菜,背靠上海大市场,蔬菜不愁销,可就缺个育苗园,规模难以再扩大。今年春天,垦北村协商议事室抛出了“做亮蔬菜育苗特色基地”的议题。一来不少村民反映,能否将中心路边的闲置土地集中流转,包给蔬菜大户种植,提高租金,增加收入;二来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需要,依托村里蔬菜种植基地建设现代化蔬菜大棚育苗基地,逐步打造蔬菜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现代产业链,实现种植大户、村民和村集体经济互利共赢。
好事多磨,难就难在土地流转,村民意见不统一。商前调研中,村民黄辉不同意流转责任田,说是中心路旁的这三亩地就在自家宅边,种粮食也不差几个钱。村党总支书记汤镇东找了周边几个村民和黄辉沟通商量,好说歹说做通了思想工作,答应多调几分地给他,作为补偿。
11月30日,启东市政协现场观摩范龙村建设和美乡村专题协商议事成果。
最终,村协商议事会上达成共识,确定在垦北村4组、7组建设两个蔬菜育苗大棚,配备蔬菜保鲜库;流转地块年租金提高至800元/亩,村集体通过育苗基地资产出租,每年增加收入30万元;育苗基地雇用临时工,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180人,工资日结日清,预计村民们每年可加工资收入150万元。
到了8月,垦北村趁热打铁,围绕“一带三园多点”果蔬圩田项目建设再组织一次协商议事会,重点打造一条集产业、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环线,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和人文环境。然而,项目建设需要占用沿线村民的小部分土地,并涉及到农村风俗等问题。村民们看到上次协商的蔬菜育苗园项目风风火火上马,不出三个月大棚里便已冒出了菜秧,这次协商可顺利了,大家一致同意,全力支持,还纷纷表示项目建设占用的那些土地不要租金了。
金秋十月,这条“一带三园多点”特色景观带建成,大大提升了垦北村的颜值。村民们笑着说:“这样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了,这么靓丽的村庄还愁引不来游客?”
同商环境治理好办法,建设宜居乡村
菜园村,位于吕四港镇镇区,是一个“城中村”。农民变居民,生活习惯却难以改变,小区绿化带被他们划作了“自留地”,花园变成了菜园。
部分居民私自“圈地”种菜,不仅成为小区环境卫生的一大“顽疾”,还经常引发居民间的抢地矛盾。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菜园村决定召开协商议事会,商量如何把荒地堆场变身“共享菜园”,推动村民养成文明习惯,自觉保护环境、爱护公共绿化空间。村民们盯上的是吕港家苑南侧一块尚未征用的荒地。
在村党总支书记汤海祥的主持下,今年7月,协商议事会顺利召开,大家一致同意暂时利用这块荒地作为“共享菜园”,你家三分我家五分,近百亩荒地一下子分完了,部分未分配到菜地的居民,协商后可在阳台利用废弃容器种菜。同时村里明确全部清除安置小区绿化带里的蔬菜,补植花草树木,并建立小区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杜绝毁绿种菜现象死灰复燃。
如今,这块荒地重新焕发出绿色。斜阳下,吕港家苑的居民袁小彩,扛着锄头来到了属于自己的“共享菜地”,为那2亩蚕豆地除草。提起这几个月来的变化,她喜滋滋地说:“这个菜园可以让我们动动身子骨,吃上放心菜,也让大家居住的小区环境变美了。”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还得靠村民齐行动。在农村,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一直是环境整治的一道难题,也对群众生活造成了困扰。吕四港镇念五总村却通过有事好商量,发动村民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
周长龙是念五总村的大棚种植大户,10月底,他主动把用过的800多个农药瓶放到了村里设置的 “两废”集中处置点。他介绍:“原先农药瓶和废旧大棚薄膜随处乱扔影响了环境,如今村里集中定点收置,还给一些补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为解决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污染环境的问题,念五总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两废’处置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了协商议事活动,村民们协商后约法三章:“两废”不留田、不乱扔、不污染环境。同时商议出“两废”回收体系,由各网格点对“两废”物品进行定期回收,定期收集到村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对“两废”物品较多的区域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上门回收。
“不到两个月,我们村已经回收了多少近2000个农药瓶、15吨废旧农膜,启东禾盛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定期来收购。”念五总村党总支书记彭海军说。
齐绘乡村振兴新画卷,赋能和美乡村
走进范龙村,领略了不一样的生态绿色:全村连片土地,半数已为桃园;村道河岸两侧,满眼绿树成荫;村民宅前屋后,家家林木掩映。新建的水果采摘长廊、观景台串点成线,闲置仓库改造成了农副产品交易坊,村里又建起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村史馆、文化礼堂等文化景观,构成了一幅新版“桃花源记”。每逢桃花盛开,或是黄桃成熟的时节,引来千百游客。
今年7月,吕四港镇范龙村上榜第十一批次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名单。范龙村党总支书记彭利华高兴地说:“这都是靠了有事好商量,一系列协商议事活动凝聚起了创建特色田园乡村的合力。”
范龙村历来是一个纯农业村,这几年发展起了水果产业,全村果园种植面积达到1020亩,年产水果约120万斤。然而黄桃等水果销售也面临着不少的压力。这几年村民协商达成共识,每到8月中旬,范龙村都会办一场黄桃节。今年更是有些特别,村民们在协商议事会上商量出了黄桃销售新办法:请上吕四周边的网红主播,以电商直播方式助力黄桃销售;发动范龙爱心公益团队的力量,帮助果农销售黄桃;联系水果深加工坊和水果交易市场,批发销售品相一般的水果。
范龙村第五届“黄桃节”举办后,各界力量踊跃参与黄桃销售,线上线下订单爆满,扩大了黄桃销售量。村委会牵头改造水果交易坊和深加工坊,黄桃罐头和梨膏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解决了水果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道路硬化、庭院绿化、墙体彩绘、农户改厕……围绕特色田园乡村的创建,一项项为民实事工程在“有事好商量”中顺利完成。有了村民的全力支持,范龙村充分利用“资源优、根基红、产业特”三大优势,确立了“红印范龙,桃园乡韵”的创建主题,最终荣获了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的荣誉,也真正实现了“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焕发出了和美乡村新景象。(王天威 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