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银杏树、一代更比一代富。泰兴市宣堡镇银杏资源极为丰富,为“泰兴白果”主产区,更有“中国银杏第一镇”的美誉。今年以来,宣堡镇以“三农”工作为抓手,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全力用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宣堡镇采取“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银杏产业,成立张河白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和诚成城红树林家庭农场合作,助推当地旅游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宣堡镇党委副书记刘杰组织有劳动意愿的村民,加入到白果合作社中来。他们主要负责银杏果的收运、清洗、挑选、储存等工作,平均每人每月增加纯收入2000元。

  “白果合作社收白果的价格普遍比市场价格要多5毛钱,而且还能上门收取,银杏叶都能卖5毛一斤。收白果和白果叶的卡车每天都有,我们都愿意卖给白果合作社。之前把白果运到市场上卖很麻烦,这样既赚了钱,还省了麻烦,非常好。”郭寨村刘金凤说。

  “我们有自己的合作加工企业帮忙加工银杏系列产品。有银杏晶、银杏小馄饨、银杏酱、银杏茶。这些产品一部分会在诚成城红树林家庭农场进行展销,同时,还开通了线上购买渠道,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专业人员帮忙直播卖货,收益颇丰。”宣堡镇党委副书记刘杰说道。

  2023年,全乡镇银杏系列产值达到800万元,其中,村民采摘银杏叶、果收入25万元,线上销售银杏系列产品实现总收入621万元,诚成城红树林家庭农场销售相关产品总收入105万元。银杏产业系列收入占村总产值38%,村民依靠银杏产业人均收入近4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6%。

  “和白果合作社合作后,特别是经过抖音等平台的传播,我们这边的接客量是之前的三倍。就今年,我们农场接待了3万余游客,他们往往走的时候还要带一些银杏产品,另外我们自己用银杏叶做的书签也很受小朋友的喜欢。”诚成城红树林家庭农场的法人代表姜玲说道。

  “人在家中干,钱在树上长。”这几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贴切生动,是宣堡镇做强银杏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写照。(周坤达 蒋雨涵 王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