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以下简称《评价报告》)在北京发布。2023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北京、江苏分别排名第2位和第3位,浙江和上海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5位,前5位排名与去年保持一致。
2023年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和上海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在35分以上,属于创新领先地区。2023年,广东省排名全国第1位,作为创新领先省份,广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引导企业创新投入、促进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市排名全国第2位,高标准建设中关村、昌平、怀柔3个国家实验室,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现雏形,培育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涌现一批世界领先原创科技成果。江苏省排名全国第3位,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对接,在打造战略科技力量、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效比较显著。
报告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指出,大省大市在创新实力方面依然占据优势。在过去十年里,南北差距有所起伏,但是整体来说变化不大。据柳卸林介绍,部分区域在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方面涌现出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比如,北京市发挥科教资源集聚优势,优化创新环境,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江苏积极探索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机制,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浙江以数字化改革引领系统性变革,全力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等建设;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化,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奖励制度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安徽省实施‘竞争赛马’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考核项;贵州依托地理气候环境,培育数据中心、智能制造、数据应用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据悉,《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是在科技部支持下,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编写,已连续发布23年,是国内权威的区域发展评价报告。科学、权威评价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评价报告》建立了四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0个、基础指标138个,充分反映了各地区在企业创新、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创新体系等方面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