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进小区就杂草丛生,现在我们下楼就能健身,孩子们也有了娱乐场地。社区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
“楼道小广告比以前少多了,地面也干净了,小区里的乱堆乱放也变少了,我们上下楼心情都非常舒畅!”
今年以来,南通市通州区聚焦老同志优势作用发挥,以“银发生辉·银龄引领”行动为载体,探索推进“银龄议事”机制建设,多途径多领域激发离退休干部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党有号召,我们有行动
虹南社区“夕阳红”党支部是离退休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省级首批试点。由于历史原因,社区多数住宅小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绝大部分没有物业管理。如何解决小区“无人管、难得管、管不好”难题,一直是社区党委书记季艳的“心病”。
“党有号召,我们有行动!”面对这一情况,社区“夕阳红”党支部的30余名老同志喊出了响亮的口号。他们以附近的“金夕·邻+”广场为阵地,开辟其中一角作为“议事亭”,定期开展议事协商,由此开启了“银龄议事”新模式。
组织“搭台”,党员“唱戏”。通州通过整合“金夕红堡”“富民大讲堂”等涉老阵地,先后建立起各类“银龄议事站(点)”34个。1200余名综合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离退休老同志通过群众推荐、支部筛选、组织审核,被选聘为“银龄议事员”,成为了党在基层治理的好管家、好帮手。
好的载体,更要好的机制保障
从“三无小区”楼道整治,到新农村集居区新风引领;从建设校外辅导站解决留守儿童暑期托管难题,到向上争取资源帮助实现村域道路“亮化”……基层治理的问题点多面广,工作更是千头万绪。
如何让“银龄议事”载体落实落细,真正推动问题有效解决?通州1.2万名离退休老同志给出的答案是用好机制的力量,通过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分层分类进行处理解决。
涉及面广、事关绝大多数村民利益的事项,老同志们探索建立起“协商召集—议前公示—民主讨论”的“三步走”座谈协商程序,以规范的议事程序推动过程民主决策,让群众“看在眼里、服在心里”。
土地界址划定、老人赡养、邻里纠纷……这些涉及面相对较小的问题,则通过发挥威望优势,开展面对面交流、串门式谈心。“大家坐下来,泡一杯茶,抽一支烟,气就消了一半。”西亭镇老干部们也以此为依托,创设了“银龄进网 亭好生辉”工作品牌。
村营收入增长模式转变、村民集居点布局思考……这些事关长远,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含量的问题,则交给了有一技之长的乡土银发人才。通过定向派单,老同志们分组牵头研究协商,并通过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将成果反馈给党员群众。
协调联动,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老王,小区安装电梯的申请已经批下来了,这两天我顺道给你带过来。”11月23日上午,金新街道镇南社区的“银龄议事员”邵法荣一边拿着民情日记本,一边向碧水苑小区的居民王阿姨电话沟通道。
为了让群众诉求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通州区明确由镇(街道)党(工)委安排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同志成立巡回指导小组,采取座谈交流、实地考察、项目回访等方式,了解推动所议事项办理情况。按照“每季测评、年末考核”的方式,巡回指导小组定期跟踪了解“银龄议事员”履职情况,及时上报镇(街道)党(工)委进行奖优罚劣。
对涉及部门多、基层组织缺少力量解决的问题,则要求“银龄议事员”及时上报镇(街道)。相关事项由镇(街道)老干部党总支联合镇(街道)组织人事部门进行会商后,移交各职能部门酌情处置,通过现场直办、干部领办、镇村联办、跟踪督办等方式,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回应”。
据统计,在“银龄议事”机制的推动,通州离退休干部先后组织参与各类活动3500余场,帮助协调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4000余件,惠及群众近万人。“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拓展‘银龄议事’内涵,通过与银发人才队伍‘二次开发’有机联动,凝聚银发力量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通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离退休干部工委书记卫志云介绍。(严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