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一轮市属保供基地建设启动,3年新建改建3万亩

  更多本地新鲜蔬菜将端上市民餐桌

  针对可能发生的恶劣天气,如何保障本地蔬菜供应,让更多新鲜的本地蔬菜端上市民餐桌?近日启动的市属“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三年行动给出答案:蔬菜大棚、沟渠等要焕新,扛得住一天200毫米的暴雨及大雪、大风,并引入更多蔬菜作业机械,进一步推动蔬菜业稳产增效。信息显示,至2025年全市要新建、改建保供基地3万亩,再加上现有部分蔬菜基地的重新认定,市属蔬菜基地总量将达6.94万亩。

  在惠山区精细蔬菜园区的万寿河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原先跨度仅6米的简易大棚都换成了8米宽大棚,机耕道由土路变成了沙石路,便于蔬菜机械进出作业。“改建后,生产环境改善了,也增强了农业设施抗风雪能力。”合作社负责人郜士团高兴地说。新建大棚的每根钢管直径约30毫米,较原先粗了近一半,管壁也增厚了,可抵抗雪压20厘米、大风8至10级的恶劣天气;沟、渠宽度、深度也分别增加了0.5米、0.3米,附近新设了排涝泵站,这样遇日降雨量200毫米的状况也能迅速退水。“以前,日降雨量达100毫米,一些大棚就会进水,蔬菜泡在水里影响品质。”

  “距离上一轮蔬菜基地的建设已有10多年,不少基地的硬件设施陈旧老化、生产能力偏低,难以适应近年来暴雨频次高、强度大等恶劣天气。”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此轮市属蔬菜基地都要符合农业专项规划布局,按标准进行农田整理和水利设施建设,鼓励因地制宜推广连栋大棚和滴灌、微喷、水肥药一体化等高效设施,为基地当好保供和增收富民生力军打好基础。

  在锡山区锡北镇东房桥村,一期蔬菜基地146亩已基本建成,二期180亩基地下月将动工。“到2025年镇里要建成市属蔬菜基地1000多亩,建设时我们‘应增尽增’,尽量形成百亩连片规模。”镇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说。一期建设纳入了附近30多亩闲置用地,目前已有3个蔬菜大户在着手种菜。预计运营成熟后这里一年可较原先增加蔬菜产量120吨。据悉,全市6.94万亩蔬菜基地规划的141个片区中,大部分为百亩连片基地。

  推动蔬菜生产从传统人工作业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是此轮建设的另一亮点。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介绍,如今不少菜农年龄在五六十岁之间,老龄化趋势严重,亟需推广高效智能的蔬菜机械化种植。万寿河蔬菜专业合作社计划3年内增加5台左右蔬菜栽种机、收割机,“蔬菜大棚耕、种、收环节由农机代替,可省人工60%,节约成本约30%,增配农机是必然选择。”郜士团说。这里还将和其他市属重点农企一样,增设可感知温度、湿度,预判病情虫情等的物联网设施,使蔬菜生产进一步提能增效。(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