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京市鼓楼区坚持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全面强化机构编制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的保障能力,切实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机构编制保障。

  聚焦新发展理念,在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中真抓实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发展是解决人民幸福的关键,不断凝聚思想共识,有效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狠抓街镇集成改革示范创建工作,小市、湖南路街道分别被市委编办评为第二批“南京市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先进单位”和“南京市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强化权责清单动态管理。组织各区级部门对依职权类事项进行认领,编制完成区级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共4018项。开展全口径权责清单编制工作,通过多层次筛选比对及与区内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完成落实30个部门3969项权力事项,进一步厘清了各部门职责边界,为提升行政效能提供了坚实保障。三是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深入贯彻“编制就是法制”的要求,用法制思维、法治方式维护机构编制的严肃性、权威性,将有限的编制资源配置到高质量发展前沿阵地,配置到关系民生福祉的重点领域,不断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四是健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注重过程监督,通过季度监测、年中评估和平时查访核验,对被考核部门重点工作、争先创优、专项工作等任务推进情况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切实做到以高质量考核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民生关切,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担当作为。鼓楼区委编办坚持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倾心助力解决民生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一是持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西进北上”。着眼打造“江苏最好、全国首善”教育强区,健全中小学幼儿园“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深化教师编制“双周转”制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滨江和铁北片区倾斜。近年来,鼓楼区骨干教师流动率达三成,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二是全力支持深化“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创建。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持续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社区下沉。着眼服务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深化疾控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全区疾病综合防控和救治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合理调配机构编制资源用于储备人才,优化人员结构。三是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好新时代“四下基层”之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到结对社区开展共建活动,联合兴齐眼药有限公司到傅厚岗社区进行义诊活动,为社区眼疾患者送来福音。对高云岭32号小区院落花坛、地坪、下水道等进行整治维修,得到群众称赞。

  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在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贡献力量。深刻认识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一是完善基层治理四级组织架构。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红色楼栋长”四级组织架构,推动服务和管理下沉网格,全覆盖成立网格党支部989个,实现“多网融合、一网统管”的综合治理网格。探索“1+3+X”治理路径,充分发挥“社区+业委会+物业”共建共治作用,实现全区1095个小区“有人管”。二是完善区街“一网统管”工作机制。统筹区街两级城市数字治理中心建设,推进全区“一网统管”平台基层数字治理应用。印发《鼓楼区推进街道数字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选取2个街道作为试点,从组织架构、工作体系、力量整合、联动处置、指挥调度等方面进行探索,推动形成了区、街、社、网格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深化“吹哨报到”工作机制。结合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专班调研,明确四级(区-街道-社区-网格)八步工作法,绘制区-街道-社区三级“吹哨报到”运行流程图,拟订我区“吹哨报到”考核办法。南京第三幼儿园存在险墙隐患,小市街道急群众之所急,连续吹哨8次,终于彻底解决了险墙隐患,得到群众称赞。自“吹哨报到”机制实施以来,鼓楼区各街道共吹哨400余件,报到率100%、办结率超九成。(李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