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湖南卫视、芒果TV、伯璟文化、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动感地带芒果卡特别支持的纪录片《中国》第三季高校巡回交流会南京师范大学站圆满举行。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喆,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沈菲,文学院院长高峰,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刘永昶,副教授陈晓,广电新视点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张延利,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江苏广电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级编辑曹海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工作部主任戴波等学者专家,纪录片《中国》总导演李东珅,第一、二季联合总导演、第三季总撰稿周艳,动画创意导演庞子洲等主创与南师大的学生们齐聚化成楼演播厅,一同回顾第三季首期节目《创世》,并围绕该影片展开了交流互动,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纪录片《中国》高校巡回交流会·南京师范大学站现场嘉宾与学生合影
古城南京,金陵文脉。此次交流会走进南师大,带领着广大青年学子们踏上文化之旅。宋喆在致辞中指出,“纪录片《中国》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历史课、文化课,为南师大同学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国家和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必将加深大家对于中华民族的认知与理解,进一步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喆
影像创新体现纪录片工业美学
纪录片《中国》第三季带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胆尝试,追溯上古三代,从神话传说到考古史料,从满天星斗的史前社会到夏商周广域王朝,以礼制的孕育和发展为主线,解码中华文明基因。这部影片不仅给青年学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场的专家们也分享了自己对于影片的体悟。
广电新视点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张延利
张延利从纪录片的行业视角出发,指出:“纪录片《中国》是史学、文学、美学、哲学、传播学相关联的综合性优秀作品,第一集叫《创世》,团队在业内也做了如‘创世’一般的成功探索,这离不开湖南广电作为出品方的视野与气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乘虎
杨乘虎表示《中国》是一部常看常新的纪录片,认为“这部作品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它的创新精神与中华文明的创新精神契合相融,一脉相承,这也对观众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年轻的观众们,尤其是大学生们能够沉浸下来慢下来,回望这部作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峰
高峰在观影结束后分享了切身的感受和体会:“纪录片《中国》在学术探知的基础上,将史前文明与远古神话对应,普及知识也折射出文明演进的历程。尤其《甲骨》,成功让原本零散素材实现有机整合,通过甲骨文文化的载体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等,最后点明传承文明薪火的主题,让人折服。”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永昶
活动当天,南师大新闻传媒学院有两个班级正在上纪录片课程,授课老师讲述完理论知识后和同学们从课堂转场到演播厅,参与交流会。刘永昶表示在自己20余年执教生涯中,第一次用到这种转场纪录片课的形式。他为何反复地给同学们推荐《中国》,也终于在交流环节中道出了其中缘由。“《中国》离我们太远,180余位青年画家,绘画+CG特效的制作,这是纪录片工业美学的作品。同时也离我们很近,它兼具文字的力量,优秀的文本上升到了文学的高度;艺术的力量,它勇于创新呈现了写意和写实的结合;思想的力量,教会我们从历史到当下去理解中国;这些力量都会都会传递给每一位同学,更会流传下去。”能有这样生动课堂,是同学们难得的机会。
传媒学子于细节中领悟创作初衷
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子与主创团队交流
纪录片《中国》呈现一幕幕精美绝伦的图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构思,以及一段段为生命之伟大而谱写的篇章,现场的学子观影后各抒己见并巧思提问,嘉宾们也以精彩回应解答,一同深入探讨了影片更多不同的细节解读和创作初衷。
一位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学生,好奇于纪录片《中国》是如何做到每一季每一集都有自身特色,又一直延续主旨。对此,李东珅表示:“《中国》是一个试图把纪录片工业化生产的产物,不仅仅是技术层面,更主要是生产流程的工业化。我首先放弃了分集编导,解决了风格不稳定的问题,我也是行业里最早抓品控的人。”
现场也有学生想与总撰稿人周艳深入探讨一下文本的创作。周艳则详细说明了团队文本创作的工作流程:“文本撰写是一个类工业化的流程。撰稿组根据分集主题搜集信息资料,与专家学者确认信息的准确度和权威性,形成基本叙述结构,再与绘画、动画团队探讨文本场景,最后再次适配画面调整文本。我们用何种态度表达认知?这些故事的指向到底是什么?这是最终文本的追求。”
一名十分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生,因学习中国美术历史学科,对画面的感知格外敏锐,询问是否有考虑将片头出现的青铜器实物图像加入动画。庞子洲从动画创作的角度进行了解答:“前三集是神话和传说,从第四集开始,陶器,玉器,青铜器等一些重要的文物会有三维展示并融合进画面。网友总结第三季叫‘浪漫唯美的东方视觉’,它把视听、文字及考古等重要元素体现到画面里。我们为内容创造一个更纯粹的视觉空间,更能体悟文本想传递的信息。”
一场高校交流会,使学生们更加近距离关注到纪录片《中国》第三季,它创作方式既保留了绘画特有的丰富层次、细腻笔触,也强化了动效视觉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体现出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在技术与叙事上先锋的创作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让更多青年学子了解一线实践,激励他们投身内容创作,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丁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