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栟茶镇滩涂方凌垦区和南通佳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盐碱地综合高效利用模式示范基地迎来丰收。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污染物管控与修复岗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陈亚华表示,经现场测定,示范基地甘薯平均亩产预计达7076斤,商品薯率70%,按照6元/斤计算,亩产值约为2.97万元。

  陈亚华介绍,依托如东裕隆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南通佳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滨海盐碱地,他的团队已连续4年进行盐碱地有机甘薯绿色无公害种植模式探索,并将实验结果应用于盐碱地生产实践。目前,团队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两处天然形成的盐碱土中进行了盐碱地土壤改良、修复和质量提升;零污染物投入的有机绿色栽培模式试验;甘薯-苜蓿-大豆等不同种植模式筛选;微生物菌剂和调理剂对盐碱地作物增产调控效应;甘薯耐盐品种筛选;耐盐林木及菌根化植物对盐碱地的增碳沃土效应等多类型实验,为盐碱地综合利用及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目前盐碱地治理主要有“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两大技术路线,而从改良措施上又可分为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以地适种”主要从“改土”入手,即通过各种改良措施降低土壤盐碱含量;“以种适地”主要从“改种”入手,即通过各种手段选育耐盐碱的农作物,形成“良田+良种+良法”,以达到最优效果。

  “与种植海水稻相比,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旱作地区,种植耐盐碱、耐旱作物甘薯是另外一种高效利用和改良盐碱地的全新模式。”陈亚华教授介绍,在“以地适种”方面,团队采用的甘薯-苜蓿-大豆创新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盐碱土中大团聚体的比例,有利于有机质的贮存。同时,种植改绿肥后,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活性大大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增碳沃土。此外,结合外生菌根植物改良,盐渍土中有机碳含量提升43.1%-50.6%,土壤大团聚体比例提高,难分解的粉黏粒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提高了近3.3倍。

  “以种适地,品种是基础,技术是关键”,依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各岗站提供的甘薯品种资源,陈教授团队从60余个甘薯品种中首次筛到湘紫薯910等耐盐紫薯品种,此外,济薯26、湘薯8161、漯薯16号、苏薯33、普薯32、齐宁21、龙薯9号、烟薯25、徐紫薯8号、宁紫4号等在适度盐碱土壤中种植也表现出很高的产量潜力。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芽孢杆菌菌剂结合有机种植技术可使盐碱地甘薯产量提升102.4%。目前,利用上述甘薯品种,通过施用如卟吩铁、富氢水等植物调理剂并采用“优良品种+地膜覆盖+膜下滴管+病虫害绿色防控+无公害种植”集成技术,团队正进一步探究植物调理剂对滨海盐渍土甘薯种植的增产效应,进一步探索绿色无公害的盐碱地有机甘薯种植模式。(史良 刘镔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