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为贴近群众、服务民生的一线部门,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体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作贡献,通过更新服务理念、升级服务举措,让幸福实实在在看得到、摸得着、享受得了,以“党建红”引领幸福到万家。

  从“一整天”到“半小时”。“我老伴身体不好经常住院,要搁以前我办一次异地就医登记得换乘好几趟公交车跑30多公里,来回得花一天时间,现在小区门口就能办,从出门到家也不过半个小时,真是太方便了。”家住金港花苑的王阿姨为老伴办理手续后,由衷地感叹。

  这是淮安经开区“15分钟医保服务圈”便民惠民的一个缩影。一个服务站将过去来回60公里的路程和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浓缩成了“几百米”“半小时”,缩短的是距离和时间,拉近的却是群众的心。像这样的服务站点在经开区共有48个。形成“区直—街办—村居”三级医保经办服务网络,累计办理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医疗费用报销等业务以及提供咨询服务3.17万件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此外,党员干部们自发成立了“医保服务党员先锋队”,开通绿色服务通道。今年以来,为180名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上门服务、预约服务,把暖心服务送到了群众心坎上。

  从“没头绪”到“不烦神”。“我想毕业后创业,但是啥头绪都没有,到‘家门口服务站’打听了一下,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办好了富民创业贷款,还享受了全额贴息,一点没烦神。”东湖社区的创业者小孟说道。为提供便捷的就业创业服务,就业人才支部的党员深入调研、科学选址,综合考虑群众便捷度、商圈效应、就业机会等因素,选定商圈交汇点中心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商家、就业者、创业者不需要在人才市场、职能部门之间奔波,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近在咫尺”的就业创业服务。在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培训的同时,该支部还加强了与银行在数据共享、走访调查、业务办理等方面的合作,今年来已办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资质认定7笔,成功发放贷款105万元,扶持105人创业,带动400余人就业。此外还将技能培训搬到“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让更多的求职者能更方便地接受到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举办技能培训5场次,涉及家政、维修、餐饮等多个类别,惠及就业困难群体164人。

  从“急白头”到“舒眉头”。企业职工陈某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成为植物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面对巨额治疗费及长期的医护费用,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家属一夜白头。社保支部获悉她的情况后,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伤待遇手续的审批和赔付,为其发放伤残补助金、医疗费、生活护理费等各项工伤待遇40余万元,为她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后顾之忧。为了全力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今年以来,该支部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培训,完成8家重点领域企业、41家中小微企业工伤预防培训工作,参受训人员达2000余人。针对经开区企业多、职工多的现状,积极推进工伤保险参保扩面工作。今年以来,工伤基金支付待遇1634人次,累计赔付3155.44万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经开人社党总支将始终秉持“为民谋福祉”的理念,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更好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