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来自哪里?体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始终与民生福祉相伴相随的,是住房、是出行、是文化设施、是生态环境……汇合民心,关系大局。

  近年来,射阳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位统筹、全域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把握“幸福城市”特质,深入推进主干道、老旧小区精细化改造提升等工作,以民生工程的落实提升居民幸福感,让文明之风吹遍鹤乡大地,让群众关心、关注、期待的问题清单变成一幅幅幸福图景。

  匠心改造,老街坊住上新小区

  “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停放有序的非机动车辆,焕然一新的楼体墙面,排布整齐的电线电缆……”走进位于合德镇的荣阳花园小区,几位老人正坐在亭子里晒着太阳、聊着天,“住了几十年了,从听到改造消息,到工人进场施工,看着小区在精细化改造下变得越来越好,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停车难一直是我们的老大难问题,新建停车场帮我们解决了这块心病。”在双龙社区里,新建停车场项目让居民们乐开了花。

  近年来,射阳县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宗旨,聚焦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按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标准和范围,以解决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问题为导向,分类实施,因栋施策,用心用情将实事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主要对建筑主体的屋顶,外墙,楼梯间等公共区域进行功能性改造,同时对小区的道路,供排水管网,电线电缆,监控照明等基础设施工程进行更新提升。”据了解,在改造过程中,射阳还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充分论证设计方案,在充分考虑小区公共环境、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功能提升的同时,注重对整个老旧小区文化氛围的打造。2023年,射阳县累计实施3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计改造完成135栋楼4786户,累计投入资金1.07亿元。

  建管一体,凝聚城市烟火气

  “道路变宽后,堵塞的情况就很少发生了,出行都顺心许多!”一大早,家住建华园小区的老戴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送孩子上学。她说,以前军苑巷有一部分路段侧边是被绿化台额外占据的,一到上下班高峰期或者有汽车经过时就很容易发生堵塞,甚至产生碰撞摩擦,很是闹心。如今把突出的部分拆掉、推平、硬化为道路,着实方便了不少。

  2023年,为进一步提高公路安全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射阳县以打通“断头路”、畅通“大动脉”、改善“微循环”、串起“幸福路”为目标,着力建设城市道路,将包括军苑巷在内的5条市政道路纳入年度城建项目中,合计3.08公里,预计总投资4250万元。

  在雅居路道路建设现场,摊铺机、压路机缓缓向前,一辆辆运料车忙碌穿梭,沥青冒着缕缕热气,工人们正在对路面进行重新平整,并加装加画标识标牌,交通标线,往返的群众满怀喜悦地目睹了这一新变化。“此次改造工程主要对道路进行全面翻新,升级改造雨水、污水管道,同时对路灯、交通标志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射阳县城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改造带来安全,亦带来便利。近年来,射阳县依托交通路网建设,不断推动“15分钟生活圈”建设完善,以交通“微改造”畅通经济“快循环”,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城市消费升级,大到医疗、文化、体育,小到买菜、吃饭、休闲,居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去相应的生活配套服务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全景塑形,展露城市“高颜值”

  深秋,华灯初上,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行走在海悦路口袋公园的健身休闲步道上,孩子们嬉笑打闹,家长们唠着家常……“卸下一身疲惫,在晚饭后和家人一起去口袋公园散散步,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市民王女士说。

  今年,射阳县以打造“绿色宜居之城”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让居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

  双山北路的鹤韵园、解放东路的鑫雅园、黄海路的雨水园、双拥路的国防教育主题口袋公园……这些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在展现各自个性与主题的同时,也与街路的整体环境统一,既丰富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又给城市文明建设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在口袋公园的设计中,我们注重强调整体效果搭配和群落结构自然生态,主要种植乔木有乌桕、银杏、金桂等,灌木有红梅、紫荆、蜡梅等,部分区域还种植日本晚樱、红枫等植物,实现四季有花看、全年有景赏。”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口袋公园占地虽小,却融入着大大的巧思,从公园选址、设计到设施配备,既要充分考虑周边社区居民的休闲、健身、娱乐等需求,还要在细节和功能上注重便民性、实用性,科学配置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夜间照明等设施,让原本闲置的空间真正成为市民喜爱的“健身+娱乐”场所。

  改变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这些项目建设的微改造对于整个县城的改变不仅是表面的,更是深层次的。它让群众享受到更加美好、宜居的生活环境,更让民心凝聚,形成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大动力。(刘燕 吴君灵 彭岭 王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