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来自改革,改革激发动力。常州市武进区紧紧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全链条改革,通过制度设计创新引领,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路径,化解宅基地管理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宅基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持续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补房退地”模式,让“多宅”回归集体所有

  雪堰镇新康村小巷上村组有9户农户闲置20多年的旧房7间,联排结构,旧宅及附属设施占地面积约一亩,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旧房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因历史原因,年久失修濒临破败。

  该房屋处于新康村千亩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核心建设区域,新康村结合农业园区东坡田园-东坡酒庄农旅文化项目建设,按照一户一宅要求,积极探索“补房退地”宅基地退出模式,有序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超占闲置宅基地,村集体对农户旧房屋在评估折价的基础上再提高20%,由农户选择一次性提取现金或入股经营分红,旧房折价参与入股经营的实行保底分红,年收益率为8%,期限为20年,确保承租方长期稳定经营,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最终,9户农户闲置的7间旧房屋的宅基地,按自愿有偿退出路径,宅基地使用权由村集体收回。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村集体根据东坡酒庄装修风格要求进行旧房翻建改造,承租方负责项目经营管理,每年支付村集体年租金。

  

  跃进村翻建房屋供低收入农户长期使用

  “退地换房”模式,让精准帮扶落地见效

  嘉泽镇跃进村积极探索政策兜底保障低保户与户有宜居保障相结合的改革模式,引导兜底保障低收入农户通过“退地换房”方式有偿退出宅基地,优先保障特殊群体住有宜居,村集体收回宅基地及旧房屋使用权,翻建房屋供低收入农户长期使用。

  该村谢东村组有10户丧失劳动能力的政策兜底保障对象。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大都属于破旧平房或年久失修危房,按照有偿退出、租金抵扣办法,对132平方米宅基地实行有偿退出,由村集体出资翻建房屋,配备完善各类家居设施,低保户以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资金抵扣房屋租赁形式实现住有宜居,销户后该房屋将由村集体收回,作为本村其他宅基地退出低保户周转用房。

  

  新康村闲置的农房功能拓展延伸

  流转合作模式,让农房功能拓展延伸

  新康村按照村级重大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的要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加强与王家塘村组相关农户进行协商,对该村占地面积共计500平方米的6户9间破旧房屋(联排),通过宅基地及房屋使用权流转,共同发展乡村旅游项目。

  6户农户同意将闲置的农房及宅基地的使用权流转给村集体注册的常州市科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中介机构房屋价值评估,农户与科循农业科技公司共同投资参股经营农旅融合文化项目。由村集体投入200万元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共翻建二层建筑面积共计1000多平方米,新建用房布设农耕文化馆、苏东坡字画文化馆、党建文化馆、国防教育文化馆及“五有”教育培训中心。

  通过融合文化、教育两大元素,组织开展初高中学生农耕文化等教育活动,探索打造生态农业与农耕体验、党建文化相融合的农旅田园综合体。前13年农房租金抵扣村集体建房投入资金,采取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闲置农房(宅基地)流转盘活利用,进一步拓展延伸能农房功能内涵,以农带游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和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提高生态农业增值收益和文旅收益反哺农房租金收益,参股农户每年可获得1.3-2.6万元不等的分红。

  常州市武进区宅改办副主任李治国说,武进将发挥先行优势,紧紧围绕宅基地国家试点重点任务,统筹做好必答题、选答题、附加题,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贡献武进方案、蹚出武进路子。(邱麦 苏舟 张新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