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续扩大野外朱鹮种群数量及分布范围,10月27日,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正式放归自然,这是朱鹮首次在中国东部沿海湿地野化放归。

  “三、二、一,放归!”上午十点,伴随着工作人员的倒数,20只羽色洁白的朱鹮陆续从笼舍飞出,在天空中展翅翱翔,姿态优雅。此次放归的20只朱鹮是盐城珍禽保护区今年6月份从浙江德清引进的,保护区通过建设滨海湿地盐城朱鹮野化基地、模拟滨海潮间带湿地生境、开展食物转换和野化训练等方式,逐步恢复朱鹮在滨海滩涂觅食的习性。

  “每只朱鹮到我们这儿以后,体重都有所增加,飞行能力从刚开始的,在野化笼子里面盘旋一分钟,到现在的五分钟甚至十分钟,它的飞行能力明显是增加的,然后它的换羽程度也从一开始的繁殖羽到现在的非繁殖羽,从浅灰色变成了白里透粉。”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助工蔡新杰介绍,“捕食能力由一开始的,朱鹮依赖于我们人工投喂,到现在的自己在滩涂里,以及涨落潮潮沟里、跟随涨落潮去进行一个捕食。”

  朱鹮是我国I级重点保护的世界濒危鸟类,有着“东方宝石”的美誉。由于种种原因,朱鹮在多个国家一度濒临灭绝,经过近40年的努力,中国朱鹮总数已超9000只,中国拯救朱鹮的工作被视为是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的经典案例。为重新引入并保护好朱鹮,盐城珍禽保护区于2022年编制《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朱鹮野化放归项目实施方案》,提出“重建朱鹮迁徙种群”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今年,经国家林草局批准,盐城珍禽保护区从浙江德清先后引进20只3到7岁可以繁育的优质朱鹮。经过4个多月的野化训练,朱鹮已适应沙蚕等6种滩涂食物和海水浴,经专家评估,这20只朱鹮已满足野化放归条件。

  这次野化放飞朱鹮,将使朱鹮的分布区域从内陆扩展到更广阔的滨海地区,提高朱鹮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朱鹮的遗传多样性也将得到提高,进一步增强其适应环境和生存繁衍的能力。

  “通过在江苏盐城滨海区域建立朱鹮种群,对于朱鹮恢复迁徙种群,恢复它自然迁徙的习性具有深远的意义。”看到朱鹮放飞,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总站站长王翔满眼笑意。(朱波娜 吕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