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是我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也是江苏省车联网发展布局的核心区域。近年来无锡积极探索车联网城市级建设运营模式,完成1000公里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落地十大类应用场景,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核心产业规模超260亿元,车联网基建、应用和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10月20日-22日,作为2023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内容之一的第四届中国(无锡)车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无锡举行。我国的车联网产业现状如何?如何推动车联网产业向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平发展?理想中的智慧交通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就相关问题,新华网专访了参加论坛的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主任杨晓光教授。
嘉宾:杨晓光,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主任
新华网: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物联网产业盛会,自2010年起已连续14年在无锡举办,这次参会的感受如何?
杨晓光: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我已经也参加了几届,从以前到现在,博览会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还是从概念、理念上去探讨,后来逐渐实践到各种应用上去。本次物联网大会非常关注车联网这个主题,而且特别关注着它的产业化和应用问题,我觉得这个是令我印象很深刻的。
新华网:本届物博会上,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发展是重要议题之一,在这次高峰论坛上,大家关心的重点问题有哪些?作为汽车、通信、交通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目前我国车联网整体发展情况如何?
杨晓光:从参加会议的这些嘉宾来看,实际上关心的重点当然除了物联网以外,更多还是关注着车联网相关技术,包括通信技术、制造技术,还有政策投融资等等,特别是产业化方面的关注点,明显就比以前要热起来了。
车联网发展情况,应该说从政府的政策到相关主管部门的标准规范以及各个部门的协作,还是非常有力地推进。接下来的发展情况,明显感觉到现在可能还停留在示范区,没有能够真正走出示范区,当然更谈不上这个产业化,所以这可能是我们要高度重视和破解的问题。
新华网:近几年,车联网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您认为车联网产业下一步发展还面临哪些难点和痛点?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短板?
杨晓光:实际上现在的车联网也好,或者是智能汽车的发展也好,它的核心意义还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出行。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车联网、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等,将走入深水区,我们必须要面向应用和产业,破解交通问题这样的需求,进一步探索车联网技术应该怎样深入的发展。如果要高度关注交通的话,那么系统远不是靠车联网就可以,还和基础设施相关,还和广大用户的需求相关,还和公共政策、标准规范等密切相关。
新华网: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现代交通体系变得越来越“智慧”,您能否为大家畅想一下,未来车联网产业的发展如何让人们出行更安全、便捷、顺畅?
杨晓光:实际上我们国家明确提出交通强国建设这样一个战略,是作为创新国家的七大战略之一。那么七大战略里包括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和智能社会。所以不难看出,如果真正把交通强国建好,我们的创新国家建设也会取得很大的进展。
那么在交通强国里明确提出,它是以现代交通+的概念来发展交通的,所谓现代交通+,它可以重塑时空形态,创造新产业和新业态,以及改善交通,变“人便其行”为“人享其行”。那么它具体的目标是,在2035年是“人便其行,货畅其流”,而2050年是“人享其行,物优其流”。
车联网应正确理解为“车路联网与协同”,是交通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亟须深耕交通应用为导向、需求为牵引,整个技术与产业链一体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并进一步通过政府、产业、学界、研发,还有应用以及资本有机结合,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
衷心祝贺世界物联网大会成功举办,特别是对未来的车联网车路协同发展给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