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麻建国,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益军,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张金萍等出席开幕式。这次大会由中国民俗学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博物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非遗学、文化遗产等领域的5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

  王春春致欢迎辞,他感谢中国民俗学会长期以来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关心支持,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的悠久历史、学科特色、厚重实力以及民俗学学科建设情况。王春春表示,民俗学专家齐聚南农共话民俗学建设发展、推动民俗学理论创新,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探索,是推进民俗学学科高水平建设、扩大民俗学学术影响的实际举措。他希望与会专家在民俗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作用发挥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为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叶涛代表中国民俗学会致开幕辞,他表示40年来学会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与具有百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民俗学学科一起,服务于伟大祖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和社会公共事务,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次大会既是对40年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创造中国民俗学发展更加辉煌的新的时代。

  麻建国在讲话中表示,民俗学一直以来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民俗学研究的不仅仅是各地区的风土人情、习俗传统,更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髓,既观照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又使民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四十载华章诠释了民俗学在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他希望民俗学人继续发扬特色学科研究,为服务国家战略、当前文化建设和地方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许益军在讲话中指出,江苏是文化大省,民俗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民俗研究起步早、特色鲜明,积累了一系列重要的民俗学研究成果,在江苏文化强省、社科强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益军对南农民俗学学科建设、特色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肯定,他希望与会代表用好用活传统思想文化这座“宝库”,充分挖掘江苏地域民俗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时代价值的思想精华,让理论研究与传统民俗文化“接得上”、与社会文化需求“合得上”、在现实文化生活中“落得下”。进一步强化协同,从交叉学科中汲取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努力打造民俗学学术共同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民俗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一如既往地扎根田野,深入开展民俗学田野调查研究工作,用过硬成果赢得社会认可,彰显“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和“为人民做学问”的价值取向。

  在开幕式主旨演讲环节,大会特邀北京师范大学萧放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教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先后作了题为“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说非遗”“‘集体性’辨析”、“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主题报告。叶涛会长回顾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年以来的工作,总结了学会在开展民俗调研、建设交流平台、强化国内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在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深度介入非遗保护实践和助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贡献,强调奉献精神是学会存续与发展的根本所在,指出了学会未来发展的形势与展望,指明了学会未来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本次会议共设立九个分会场,包括54个主题研讨小组,各分论坛于21日下午至22日在南京农业大学教学楼展开讨论。与会学者围绕民俗学、民间文学、非遗学、文化遗产学等多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共同推动我国民俗学学科的高质量蓬勃发展。

  据了解,江苏省唯一一家民俗学学科点设立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校率先成立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民间文艺研究中心等,在江苏地区较早开展了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教学科研工作。民俗学师生传承南农校训精神,扎根乡村田野开展调查研究,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民俗文旅资源利用等方面成果丰硕。(楠秾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