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党工委坚持结合实际、创新载体,将搬迁安置小区党建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重点任务抓牢抓实,着力在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和加强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出实招、求突破,托起居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创新融合 拓展党群服务“阵地圈”

  坚持创新理念及融合思维,太平街道秉承“群众在哪里,党群服务就推进到哪里”的宗旨,完善构建“社区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居民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和网格员联系群众的优势,及时、准确、全面收集反馈居民群众的问题和诉求。

  此外,太平街道深入推进党群服务阵地提档升级工程,在完善日间照料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功能再升级,增设文体活动室、书画工作室、乒乓球室、读书角等功能区,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

  资源下沉 筑牢百姓生活“幸福圈”

  太平街道聚焦群众需求,引入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市理想眼科医院等优质公共医疗服务资源下沉到党群服务阵地,定期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义诊、医疗护理、健康指导等服务。

  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暖蜂驿站”服务阵地,太平街道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歇脚、喝水、充电、急救、纳凉等服务。以街道“荻溪星火”数字党群联建书记项目为契机,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广泛开展送课送教、文明宣传、敬老帮困、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共治共享,强化社会治理“活力圈”

  紧扣“根系工程”要求,太平街道以居民组长为主力军,吸收优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居民代表、退休老干部等精锐力量组建海棠先锋队伍,加强入户走访,常态化联系居民。

  太平街道还聚焦拆迁社区治理瓶颈难题,将基层党建与社区物业、群众需求有机融合,探索建立由社区党支部牵头,居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红色物业”管理机制,推动小区事务共商、服务共抓、矛盾共解。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心理咨询室、“三官一律”进网格、援法议事会、非诉讼服务驿站、信访代办点等载体建设,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陈璐璐 报道员:孙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