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江苏省沿海农发金东台分公司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持续扩大自营养殖规模。公司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生产实践,坚持党建引领,科技驱动,赋能养殖产业技术创新、管理升级、质效提增,聚力推动沿海养殖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攻坚创优聚力量 新模式提振新质效
为进一步提高水体空间利用率,推动生态化高效养殖,农发金东台分公司党支部将集团科创项目“海水池塘多品种综合养殖模式试验与应用”作为年度攻坚创优项目,与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合作创新开展228亩“斑节虾+三疣梭子蟹+美洲帘蛤”多层级立体养殖。支部委员牵头组建项目实施班组,下沉到塘口一线,靠前指挥,跟踪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项目现已顺利通过中期验收,取得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技术效益3提升,经济效益:池塘综合养殖效益达1500元/亩以上,比传统模式提高15%以上。生态效益:池塘水质优于海水受纳水域养殖尾水一级排放限值。技术效益:项目论文《斑节虾、三疣梭子蟹、美洲帘蛤池塘高效养殖试验》被养殖业核心期刊《水产养殖》录用;项目专利“一种适合滩涂咸水池塘的多营养层级生态养殖系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步审查并在专利公报上进行了公布;项目技术规程也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备案成功。
调查研究求突破 新品种增添新动能
为突破传统海水养殖品种效益难以提升、病害难以防控等发展瓶颈,农发金东台分公司党支部以“海水养殖新品种探索”为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组织一线养殖团队座谈研讨,赴连云港等沿海养殖基地实地调研,至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学习取经,并合作实施“江苏省农业重大新品种(黑鲷)创制”项目,创新开展490.29亩海水黑鲷鱼与虾蟹贝混合养殖,探索建立高经济效益的生态养殖体系。
黑鲷鱼作为江苏省重要经济鱼类,生长速度较快、市场前景广阔、养殖潜力较大,而且具有摄食病虾和残饵的特性,在混养模式下能够有效切断病害传播途径,减少药品使用,促进水体自净,从而达到生态防治的效果,进一步降低养殖风险,提增养殖质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分公司养殖团队和省海洋所技术人员持续强化交流研讨,推动项目区生产实际和实验室数据分析有机结合,在生态防治技术和最佳混养密度这两个重点研究方向上形成合力并取得初步成效,经检测,项目区养殖池塘水质显著优于传统养殖池塘。下一步,分公司将持续总结示范黑鲷鱼综合养殖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继续探索“黑鲷+”多品种立体混养,重点突出经济效益,为自营养殖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党员先锋做示范 新技术精准防病害
为加快构建水产病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培养建立水产病害专业防控队伍,农发金东台分公司在养殖一线积极培树党员先锋岗,并由其牵头与河海大学合作开展“绿色标准化防控技术与产品的示范应用”项目,主要实施内容是试验示范“快速检测技术”和“绿色生物防控技术”,探索构建“绿色标准化防控技术体系”。现已与河海大学技术团队开展了多次现场踏勘、研讨座谈和实地调研,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组建了专业的项目班组,后续将跟踪评估技术应用效果,持续获取实际生产数据,聚力推动创新技术体系产业化应用。
项目实施过程中着重示范应用河海大学研发的等温微流控芯片检测新方法和噬菌体等生物防控新产品,进一步提高水产病害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度,减少传统防治药品使用,项目实施成功后示范区内养殖病害的发生率可减少20%以上,产值可新增1000元/亩以上。(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