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江苏常熟农村,一帮农民勇领改革风气之先,以一件羊毛衫起步,着力发展乡镇工业,探索出了“农转工”的“碧溪之路”,也孕育出了常熟服装城、波司登等行业“风向标”。历经40年的发展积累,纺织服装产业已经成为常熟的重要支柱和富民产业,形成了交易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和完善的纺织服装产业链。
今年以来,常熟市抢抓苏州高端纺织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机遇,充分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引擎作用,开展产业链党建“聚力赋能”专项行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探索产业链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新路径。
织密组织网络,激活产业链发展新动能
常熟市以波司登集团为龙头牵引,成立品牌服装产业链党委,覆盖重点企业200余家,其中非公企业党组织127个。品牌服装产业链党委聚焦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由波司登集团党委书记担任产业链党委副书记,共享党建阵地、企业商学院等载体资源,牵头举办主题党日、学习交流、技能培训等产业链党建活动。依托龙头企业优势平台,联合举办“并肩远行 共生共赢”产业链主题活动,邀请200余家波司登合作商来常洽谈供需对接,开展“服装制版师大赛”等技能竞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信息联通、产能对接、资源共享,实现各类生产要素在产业链上高效流转。
聚焦产业链党委作用发挥,常熟市建立了产业链党委“6+2”内联外畅和运行保障机制,助力链上企业在组织、产业、创新、项目、金融、人才等领域深化内部合作,链接外部优势资源,实现“抱团”发展。同时,品牌服装产业链党委还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项目清单,每季度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每年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统筹谋划产业链发展。
锚定转型方向,引领产业链攀升新路径
品牌化是纺织服装产业突破发展天花板的必由之路。常熟市深化与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合作,国际纺织服饰品牌中心正式落户常熟。在持续提升波司登、雪中飞等头部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常熟市还通过党建联建共建,引导链上中小企业“抱团”发展。在品牌服装产业链党委的推动下,常熟欧西依织造有限公司与链上三家企业各自发挥面料、印染、制衣优势,共同打造了家居服品牌——“橙线”,在一场直播中卖出3万多套家居服,销量远超预期。“‘抱团’发展,走品牌路线,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广阔了。”“橙线”负责人刘晓阳表示。
为领跑产业高质量发展,品牌服装产业链党委还重点推进服装企业智转数改,通过组织搭台、支部示范、党员攻坚,推动企业实现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35%、产品制造周期缩短19%、产品合格率提升17%。
当下,直播电商成为品牌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口”。为抢抓机遇,常熟市成立直播产业党委,发布《党建引领直播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通过实施电商直播“万千百十”工程,累计培养主播及账号14882个、新零售品牌1681个、MCN机构及相关服务企业138家、直播基地12个,“隋心”等已成长为行业头部主播。
构建服务矩阵,塑造产业链破题新优势
做优服务就是做强企业竞争力。为了找准产业链党建的切入点,今年年初,常熟市开展了品牌服装产业链“登门三问”走访调研。产业链党委发动相关板块及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调研小组,深入一线解剖麻雀、查摆问题、形成思路,找准破题切入点,累计梳理形成产业链重点问题69个、收集意见建议41条,问题即时解决率达75%以上。
聚焦产业链发展痛点难点,常熟市以“企业要什么、我们有什么、工作做什么”为工作导向,开展产业链党建“聚力赋能”专项行动,组织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围绕党群、政务、人才、科技、金融、市场6个方面开展专项赋能。品牌服装产业链党委根据链上企业“萌芽孵化期、发展加速期、蝶变品牌期”3个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分别提供精准化服务。针对纺织服装企业技术难点和员工能力提升诉求,常熟市还会同常熟理工学院纺织学院推出系列专业“常有伴”惠企辅导课程,通过企业线上点单、专家入企授课模式送课上门,现场为企业“问诊开方”。
截至8月底,常熟市品牌服装产业实现本年度规上产值297.8亿元。常熟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纺织服装产业是传统产业,但绝对不是低端产业。在品牌服装产业链党委的有力牵引之下,链上企业抱团成长、主动创新,向着品牌化、数字化、高端化的方向稳步迈进。”(郭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