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亭湖区五星街道万户新村位于盐城主城区中心,始建于1983年,经过四十年风吹雨打,“新村”逐渐变为“旧村”。2020年9月,万户新村被列为亭湖区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经过近两年的立体改造,昔日老旧小区实现“华丽蝶变”,被评为江苏省宜居示范居住区。在硬件提质基础上,五星街道党工委深化“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工作机制,坚持用“党建链”串起“四个带”服务链,引导该小区居民关心、参与社区治理,让“最老的小区”过上了“最新的生活”。

  整治后焕然一新的万户新村小区

  党建赋能带“四圈”融合,展现基层服务“新活力”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针对小区老居民、外来居民较多的实际,该街道党工委以打造“万户一心”党群服务为牵引,突出抓好5分钟养老爱幼服务圈、便民生活圈、文化服务圈、就业服务圈建设,倾力打造“万户一家”公益服务、“万户一站”就业服务、“万户一体”文化教育与健康服务阵地。引入禾康颐养、一路同行、“亭嫂”工作站等6家服务机构,创建长者幸福食堂、老年助浴中心、时间银行、慧心坊、亭嫂工作站等“万户一心”微服务特色品牌10多个。现在,居民在家口就能吃到“放心饭”、洗上“舒心澡”、上好“安心班”、告别“看病难”;每年评选的“十大网红小吃”“十大网红店铺”,满满“老盐城·最万户”的城市烟火气。今年,已帮助10多名特殊群体实现就近就业及居家就业,累计服务社区居民2万余人次。

  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

  党建方阵带志愿队伍,培育基层治理“新动能”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联动在队伍,如何破题?该街道通过10个网格党支部、127个楼栋党小组和户长,合力推进“善治社区”建设。发掘治理“能人”,打造“熟人”社区,聘请112名居民担任民情监督员,变“被动治理”为“主动参与”。选拔138名志愿者,成立“万户心·邻聚里”基层治理志愿服务队,明确矛盾调处、困难帮扶等十二类职责任务清单,制定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及“1块钱买早餐、2块钱吃面条、3块钱做体检”暖心套餐兑换办法,形成“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栋,一栋带一片”的辐射带动效应。成立万户新风艺术团、广场舞、太极拳、帮帮团等7支活动团队,每旬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引入当地世华公益等知名志愿服务个人、团体和协会,实施“社区+社工+志愿者”暖心关爱、亲子课堂等助老爱幼计划,形成“多对一”的服务模式……一系列服务的“硬举措”与“软实力”,让社区的基层治理越来越有“温度”。

  创建“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

  党建制度带民主议事,打造多元共治“新格局”

  聚焦居民急事、难事、揪心事,组建基层“共治委员会”,建立居民议事制度,每月20日开展社区民情议事活动,积极动员居民群众从社区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发挥区域共建城市党建联盟架构实效,搭建“党群议事厅”“人大代表工作室”“有事好商量”等协商议事平台,健全“党建联席会议制”“轮值主席制”等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定期发布“圆梦微心愿”活动,引导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协调驻街单位认领服务事项,做到“大事速议、难事快办”,兜起服务居民“幸福圈”。截至目前,已解决小区无电动汽车充电桩、青少年暑期无人照看等居民“心头事”300余件,真正做到了突出保障民生、尊重民意、体现民愿。

  每月20日为居民议事日

  党建网格带多网融合,共建社区智理“新生活”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党建网格、综治网格、智慧社区、警务网格等建立“多网合一”大数据平台,夯实“微网格长”“户长”的“一专多能”网格力量,成立“万家卫士”联盟,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使小区纠纷发生率下降75%。优化提升“翼安居”智慧社区模块,深入推进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物业接单、居民评单的闭环机制,用“家门口”的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有效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新活力。截至目前,平台共收集燃气安全巡查、楼道灯更换、休闲设施维护、环境卫生整治等意见建议240余条,帮助居民统筹解决“急难愁盼”事件68件,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连年提升。

  智慧社区警务室

  “老人有人顾、幼儿有人带、生病有人看、难题有人解,这就是我们‘最老小区’的居民想要的‘最新生活’。”一个宜居宜业的幸福社区、生活便捷的智慧社区、创新开放的活力社区、共商共建共治的典型示范社区正与居民一起融合为一张“万户心·邻聚里”的靓丽名片。(王奕 徐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