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更多县级院团站上省级大舞台赢得掌声与喝彩——

  突破“缺钱缺人”,绽放“有声有色”

  金秋时节,紫金文化艺术节如流动的盛宴,扮靓了丰收的季节。今年,紫金文化艺术节继续加大对基层院团的倾斜力度,入选新创剧目会演的县团作品数量达10部之多。

  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更接地气的艺术表达,由热爱和坚守所淬炼的独特风采……从“缺钱缺人”的困境中突围,这一次,更多江苏县团站上省级大舞台,赢得掌声与喝彩。

  寻找与时代的共鸣点

  9月21日,扬中市锡剧团的《郭克生》在淮安人民大会堂上演,泪点满满。

  泪点既在戏中,也在戏外。台上演的是全国劳动模范、时任扬中市新坝镇联合村党支部书记郭克生,带着百姓抗洪抢险、开河治水、共奔小康。台下,20名联合村村民从扬中赶到淮安,耄耋之年的朱弯刀也在现场。当年,送走老支书郭克生后,朱弯刀熬了几个通宵,连写带画准备了7页纸的郭克生事迹材料,骑着三轮车,顶着凛冽寒风,辗转扬中找媒体宣传郭克生。

  台上,主角配角如红花绿叶,相得益彰。扬中市锡剧团团长姚江谈起剧团班底:全团仅有一个演员编制;缪玉华是江阴市锡剧团的退休演员;除主演外,其余演员大多是群演,甚至起初仅仅是对戏曲“有点感觉”的票友。攒齐演员后,剧团加强艺术把关:请来国家一级导演、国家一级编剧,聘请艺术顾问,向省锡剧团寻求音乐指导……

  用十万分热爱,调动起四方资源、八方援军,构成县级院团一种“生长方式”。而挖掘地域文脉、深耕地方特色,寻找与时代的共鸣点,则是“县团突围”的“万能公式”。

  常熟市文化艺术中心的锡剧《南方夫子——言偃》,追溯常熟历史文化名人、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的故事,其“大同理想”“小康之道”“弦歌之治”紧密呼应时代关切。宝应县淮剧团的《运河岸边槐花香》敏锐地注意到部分地区发展文旅产业过程中,对“网红”“流量”的过度倚重,对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提出思考。

  更大的舞台留给年轻人

  近年来,江苏加大对基层剧团的投入,“缺钱缺人”的局面有所好转。演出机会更多了,得到关注更多了,基层青年演员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们这届演员赶上一个好时代:更大的舞台留给了我们。”常熟市文化艺术中心青年演员周剑说。从2015年起,该团争取每年创排一部新戏;目前,团里一年要完成150场文化惠民演出,周剑几乎场场都要上。

  《南方夫子——言偃》中,当孤独的孔子收下言偃为徒,木铎震响,台下爆发出阵阵掌声。历史上,孔子和言偃是一对光照千古的师徒;在戏外,饰演老年言偃的锡剧名家、江苏省演艺集团董事长周东亮,和周剑同样“大手牵小手”。“以前,我是周老师的铁杆粉丝,他的戏演到哪儿我就追到哪儿。2020年1月,我如愿成为周老师的第7个徒弟。”

  传承心爱的传统艺术,沐浴来自各方的关爱,基层青年演员茁壮成长。

  1999年出生的宝应县淮剧团演员陈才说,“自2017年进团以来,领导对我们的基本功训练从来没有放松过,外聘老师教我们唱腔、动作,特别是请导演为我们排练多部折子戏,为我们在各种大型活动及戏剧中安排角色锻炼。我刚进团时,领导就把参加上海第一届淮音艺术节的机会给了我,我一举获得优秀表演奖,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杂技诗剧《四季江淮》中,今年30岁的省杂技团女演员王硕任总教练。与杂技相守25年的她,已是这家基层院团“传帮带”的一环。王硕说,“高难度的奇观炫技绝不是杂技剧的价值所在,如今,我们更追求的是作品完整性、艺术性。”日常训练中,王硕不仅一遍遍纠正年轻演员的动作,也鼓励他们多看书、多思考,锻炼语言能力甚至写作能力。

  走向市场也走向世界

  近年来,省杂技团喜讯不断。去年,该团《炼——倒立技巧》摘下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高难度的技术动作与“蓄力”“锻造”“淬炼”“奋进”的深厚立意水乳交融。《四季江淮》和《小桥 流水 人家》入选国家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库。

  “由‘技’入‘艺’是杂技的发展趋势,杂技大量融入戏剧、歌剧、舞蹈乃至动漫元素,越来越符合现代观众的高雅审美。”省杂技团团长吴其凯说。省杂技团在政府支持下更好地扎根乡土、走出乡土:连续8年开展杂技“村村到,校校到”惠民工程,保证建湖每个村每个学校每年一场杂技演出;驻点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开展商演,让非遗与旅游双向奔赴。目前,省杂技团已出访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吴其凯期待继续“走出去”,让杂技面向世界自信地表达。

  小剧团,大梦想。涟水县淮剧团此次献演“紫艺节”的《村里有个管得宽》,讲述在基层党员干部带领下乡村移风易俗的故事,团长翟永军希望,接下来这部戏能走进企事业单位、基层机关广泛演出,“在淮安演出100场,在全省演到1000场”。

  近年来,戏曲名家、省级大团与基层院团通力合作,助力基层院团跑出“加速度”。周东亮介绍,省锡剧团和江阴、武进、溧阳、靖江等地的基层院团广泛合作,从演员、舞美、音乐等方方面面给予支持。省团推着县团,把他们的剧目、人才带动起来,省团演员也因此更接地气。“近10年来,扶持戏曲发展的政策更给力,市场比原来更好了。省锡剧团和市县院团多年合作下来,市县锡剧团演员的水平变得比较齐整,可谓戏托着人,人‘竖’起了戏。”周东亮说。(冯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