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盐城市射阳县四明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质效。

  坚持群众“站C位”,让创建“浸润人心”

  “沿路沿线的公益广告小品、文化墙内容丰富有内涵,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档升级,更加方便我们参加活动啦!”四明镇建华村戴女士切实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知晓率,四明镇科学设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近年来,在主干道沿线新增设公益性广告小品、灯箱近120个,更换道旗100余杆,同时借助电子显示屏、标语、手册、文体活动等多种载体,推动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居、进家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道路干干净净,河道清清爽爽,沿途树木葱茏、花草茂盛,水绿四明名副其实——这是四明镇居民的一致看法。近年来,四明镇强硬件补短板,打造宜居镇村,对镇政府办公场所、射四线、四长线等重点部位进行墙体粉刷、路面硬化、桥梁维修;完成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提档升级,2022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获评市级示范所。开展集镇风貌提升,对集镇停车位进行设计规划,新增停车位100余个;新建市民公园1座,方便群众休闲娱乐;完成射四线、四长线亮化工程,新安装路灯342盏;新增四长线绿化景观500米;新建公共卫生间11座,“小厕所”彰显“大文明”;建成分类垃圾亭座8座,配备垃圾清运车30余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做活水文章,创成生态河道24条,辖区内“颜值”持续提升。

  “现在集镇上都画了停车位,我们电瓶车都自觉地停在线内,整整齐齐。”四明镇建中社区的掌先生说。近年来,四明镇积极推进集镇精细化管理,开展集镇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派驻力量,常态化保持整改成效,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行为文明劝导,落实“门前五包”,坚持宣传教育大部分、劝导说服小部分,群众自觉遵守管理规定已获显著成效。

  培树典型“唱主角”,让创建“滋养新风”

  “当时我赶到的时候,汽车翻扣在河里,听说车子里的人还没有出来,我就赶忙跳进河里开始营救。”这是李尖村见义勇为人士沈荣红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的讲话,骨子里的真挚淳朴善良,在那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更体现了近年来四明镇在倡树文明新风上取得的成效。2021年至今,四明镇3人当选“江苏好人”。四明镇建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入门处即可看到“江苏好人”工作室,该镇积极开展“好人”事迹宣讲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新风吹遍四明。

  为全面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四明镇常态化开展“两户一家”“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选树表彰活动和“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以先进典型浸润文明乡风,引导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积极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来。

  为进一步宣传先进模范事迹,放大“好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四明镇以“最美射阳人·最美道德模范”李章华等为题材,摄制“孝老爱亲美名传”等道德典型宣传片,通过“水绿四明”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传播。

  凝聚合力“当排头”,让创建“蔚然成风”

  如今,走在四明镇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穿着蓝马甲的网格员,从党员干部到普通居民,各行各业的人们都通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文明城市创建主人翁的姿态,展现文明四明“代言人”的责任和担当。

  四明镇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包点片区,督导工作,坚持一线解决问题、一线推动工作;一办七局、镇直单位、各村(社区)定期深入包点片区,重点针对辖区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前街后巷、人员密集区域开展环境秩序集中整治,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补齐短板。

  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四明镇积极整合资源,将“文明细胞”融入志愿服务活动中,依托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创新志愿服务平台,切实做到“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需求找志愿者”。目前,已组建2251人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锋服务队”“文艺宣传队”“问卷调查队”等多种志愿服务队积极深入各区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真正明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年以来共举办镇村广场舞大赛5场次,开展民俗展演、送戏下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近30场次。

  “文明城市创建要一切为了人民,也要一切依靠人民,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实现创建成果要同人民共享。”四明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

  文明提升无止境,文明城市创建永远在路上。四明镇将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陈正 卞星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