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乡“江东福地”常州金坛,华罗庚创新中心正式启用。以创新驱动激活人才引擎,在启动仪式上,金坛首届“金沙菁英节”正式拉开帷幕。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金坛区人民政府区长胥亚伟等市、区领导出席活动。

  金坛是常州最具潜力的新城区,也是常州“两湖”创新区的主战场。2021年7月,金坛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吹响了“打造华罗庚创新中心”的振奋号角,同年9月28日,华罗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此番正式启用的华罗庚创新中心,承载着金坛科技创新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是全区科技人才项目招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型企业的重要载体,将推动金坛城市能级和科创实力不断跃升。

  自2021年金坛区发布“华罗庚创新中心”产业科创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及配套政策以来,全区“1+X+N”的产业科创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两年来,该区累计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三中心11家、省产研院联创中心4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市级以上载体7家,实现专业化运营载体12家,高能级科创平台相继补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涌现。

  中创新航作为首批纳入华罗庚创新中心产业科创体系进行支持的企业,在2021年牵头上下游十余家企业共同成立了江苏动力及储能电池创新中心,成功打造了专业化开放式的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这也是入驻华罗庚创新中心的第一个项目。该创新中心总经理王小强在启动仪式上展示了江苏动力及储能电池创新中心取得的成果和愿景,他表示:“将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牵引作用,向协同创新新型载体、产业服务公共平台和产业人才培养中心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高水平双创载体项目是区域发展的“利器”,活动现场,授牌了企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高水平双创载体,举行了“北斗高精度导航增强系统项目”等集中签约仪式,为华罗庚创新中心聘任了创新创业导师,成立华罗庚科创天使基金,并为杰出人才和企业颁发了首批“金沙英才奖”和“金沙梧桐奖”。

  人才兴则城市兴,人才强则发展强。近年来,金坛不断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创新实施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举措20条,实施区领导挂钩联系人才制度,组建“惠企爱才”走访服务专班。 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创新发展母基金,两只总规模70亿元的投资子基金,成为人才在坛创业的“最强资本”。截至目前,累计拨付龙城英才创业企业资助超1.1亿元,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专项资助7000余万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金坛持续营造爱才重才氛围,相继举办“金凤归巢·坛遇未来”高校学子家乡行、“菁相遇·坛相聚”青年人才交流会、“智汇两湖·金才相遇”高层次人才圆桌荟等众多品牌活动,开展金坛城市推介暨人才政策宣讲“武汉专场”“金就业·才无忧”高校就业处长金坛行、华罗庚杯创新创业大赛等人才活动,打响了人才服务的“金字招牌”。

  人才安居则城安稳、人才乐业则城兴盛。金坛持续推进“人才优居工程”建设,全区人才公寓保有量超2.1万套,总面积超140万平方米,获评金沙国际人才社区等五星级、四星级人才公寓各1家,三星级人才公寓2家,真正实现让人才“低成本安居、高品质生活”。目前全区各领域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资源总量达16.71万人,约占户籍总人口的32%。

  “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图景,人才是最核心、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只有打造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展示才华的舞台,才能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彼此成就。”金坛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海波介绍,从今年起,金坛将于每年秋季举办“金沙菁英节”,以诚挚之心邀请人才,以城市之名礼敬人才。金坛将持续在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打造重点工程、靓化品牌项目上攻坚突破、积极创新,努力把科技创新、人才荟萃“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真正实现地区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的“双向奔赴”。(王宇静 黄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