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社局党总支积极拓宽工作思路,以党建为引领,厚植为民情怀,全力打造党建引领“六个办”模式,全面提升社保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幸福指数。
“一窗办”。筑牢政务服务窗口“红色堡垒”,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数智赋能,通过一线服务把温暖送到企业和群众“心坎上”。全面推行“一窗即可办、最多跑一次”的综合柜员制,将60余项人社业务统一移交综合窗口一站式办理,对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所需证明材料和手续进行全面清理,服务时限压缩80%,证明材料精简70%,实现“前台综合收件、中台分类流转、后台分类办理”的公共服务模式,破解了企业群众“满场跑、到处找”的难题。
“一网办”。持续提升惠企便民服务质效,依托“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等服务载体,梳理近70余项人社服务事项流程,41个服务事项与政务服务网实现对接,近80%的人社事项可通过政务服务网、“江苏医保云”App、自助一体机等自助办理。组建“党员先锋宣讲团”以“线上+线下、宣传+培训、定点+移动”的方式,不定期举办直播及线下培训,助力实现企业群众享受足不出户、全天候一键办理的便利。
“跨域办”。坚持纾企业之忧,解群众所难,主动攻坚“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等业务办理的难点和堵点,架起跨域业务“空中立交桥”。已实现社保关系转移、社会保障卡申请等13项业务均实现“跨域办”,已办理相关业务超2000件。此外,大力推动医保服务“同城办”,实现服务事项、流程、标准等方面的统一,精准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已有参保登记在内的16项业务实现“同城办”,累计受理相关业务2.85万余件。
“门口办”。进一步将基层人社服务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范畴,打造各类“家门口”人社服务站点,以党建赋能,打通人社服务“最后一米”。深入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累计投入资金118万元,建成医保服务站点48个,逐步形成“区直—街办—村居”三级医保经办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以社区就业服务的“微循环”,推动建立零工市场、创新创业、就业援助、权益维护等人社“全链条”“零距离”服务,已成功帮助五类困难人员108人实现就业。持续加强“社银合作”力度,推动社保卡申领、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社会保险登记等40项高中频业务社银协办。
“上门办”。局党总支聚焦企业和群众所需、所想,抽调业务精、政策熟的党员干部组建成“社保服务先锋队”入户入企,建立孤寡老人、高龄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服务名单,联合银行、社区、下沉党员围绕社保卡申领维护、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社保权益查询等方面提供“适老化”服务。深入企业社区,针对参保职工和群众关心的社保领域热点问题,现场解答、现场帮办。针对区内重点企业和重特大项目实现社会保险类业务“一对一”专人上门服务,全面落实“服务要比需求早”的要求。今年以来已经为天合光能、鹏鼎控股等企业(项目)送服务、送政策20余次。努力打造“人社服务”新形象,助力营商环境大优化。
“容缺办”。深刻领会“容缺受理”是推动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全面推行“承诺+容缺办理”的公共服务模式,实现异地就医备案、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取等多项业务实现“容缺办”。企业现场办理时如材料不全,可申请先“容缺办理”,后通过电子邮件、传真、快递、现场等多种方式补齐材料,大幅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省了企业群众办理周期与时间,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马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