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积极培育“先为”党建品牌,全方位助力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
组织优先 构建产业发展联合体
健全组织架构。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产业相通的思路,进一步摸清家底、归类梳理,建立完善“1+X+Y”组织体系,“1”即滨开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党委,“X”即产业链上企业党组织;“Y”指与产业相关的属地、部门、平台和机构党组织。目前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党委下共有党组织23个,占链上重点企业总数44%,党员330名。
建立工作体系。制定《全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党建工作方案》,成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联盟,现已吸纳联盟成员单位43家,确立产业链党委议事规则和产业链党建联盟运行制度,依托产业链党建联盟,以上中下游企业为主体,联动高校院所、科研平台、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开展产学研合作。
推进阵地建设。在集萃碳纤维研究院内打造总面积1.2万平方米,集展示、服务、教育于一体的全市先进碳材料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在中简科技、新创碳谷、长三角碳纤维创新中心等重点单位推进分阵地建设,推动形成全链式党建阵地矩阵。
服务争先 打造产业集群优环境
强化党建专业指导。由园区党政领导担任产业链党委书记,链主企业党组织书记担任副书记,择优从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中选拔产业链党委委员,配强“关键少数”。立足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党建工作特点,从机关各部门等选派6名党建指导员,定期入企开展党务培训、理论宣讲、政策辅导等专项服务。
优化网格管理机制。结合产业分布,科学设置8个产业网格,积极构建党建、经济、社会治理等“多网融合”的网格体系,通过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建立网格长包片联系机制等方式,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人员招聘等难题及时得到有效化解。
推行专团服务模式。深化“五团一清单”服务机制,持续壮大益企帮帮团,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细化服务清单,下沉企业开展“党建惠企”“服务进企”“安全护企”“法律援企”“金融暖企”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服务质效。推行“招推服一体化”集成工作模式,持续缩短项目签约开工、建设推进、竣工投产间隙。
资源抢先 跑出产业创新加速度
集聚优质产业项目。聚焦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特色,积极抢抓产业升级迭代机遇,面向全球“挂榜招商”,通过“以投促引”、以商引商,招引一批优质项目落户。运用属地国资平台扩募“滨创一号”产业基金,设立首期规模为1亿元的“滨创二号”产业基金,着力培育储备潜力大、后劲足的“高精尖”项目。
搭建创新平台载体。整体规划碳纤维万亩产业园,形成产业核心区、孵化区、加速区、国际合作区、协调区和综合物流港务区六大功能区域。大力引进建设重大科创平台,2020年江苏集萃碳纤维研究院引进落户,今年6月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总部大楼正式启用。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坚持党管人才方针政策,着力构建生态、计划、平台、服务“四位一体”人才发展格局,瞄准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针对各类人才需求,联合常工院、江理工等开展定向培养、柔性引才和专场招聘,精准引进行业中高端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及技术工人。
作用率先 争创产业党建新样板
培育一批党建示范。坚持“一企业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充分挖掘链主企业中简科技“双融双创”、新创碳谷“新创号”等子党建品牌内涵,挖掘、选树、宣传“行业先锋”“红色标杆”“科研尖兵”“一线工匠”等产业链领域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
举办系列党建活动。积极承办全市产业链党建工作调度会,开展“创智滨江 碳索未来”系列活动,聚焦人才、资本与创新等主题,先后举办专题展会、招商推介、行业论坛、人才招聘、对接交流等党建活动30余次,有效提升产业链党建显示度和认同度。
实现多元党建赋能。坚持党群共建,进一步延伸党建带群建的“广度”,强化群团服务的“深度”。加大力度推进产改工作,成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园工联会,完善滨开区“小三级”工会体系,推进“五好”工会建设,建成滨开区职工服务中心,首创“政·工一小时”议事制度,为企业稳定发展营造优良氛围。(何洁 查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