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这个药不能吃,你看,它连药品批准文号都没有。”近日,新建镇路庄村警网融合“蓝网格”的网格员顾婷,在入户开展“养老诈骗”反诈宣传工作时,发现辖区内很多老人买了假药,便反复劝说被骗老人停止食用这些药物,并及时和辖区民警联系,协助老人们报了警。作为新建镇“五色网格”治理模式中的关键一环,警网融合“蓝网格”,形成了网格化治理与警队资源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激发出社会治理新动能。
过去,新建镇各村(社区)的网格人员重叠、力量分散,复杂问题的处理容易造成无人管或重复管的两极分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管理效率较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我们尤其突出工作互动、信息共享、部门协同、办结高效的目标。”新建镇党委书记沈勇说,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网格化治理服务,该镇合理优化整合划分18个综合网格、54个二级网格、130个三级网格、338个四级网格,创新推行党建引领“红网格”、安全发展“黄网格”、平安稳定“橙网格”、生态环境“绿网格”、警网融合“蓝网格”五位一体的“五色网格”治理模式,联动各方力量共建、共治,助力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从“单打”到“联建”,新建镇不断释放基层治理“叠加效应”。近日,新建镇南塘村的会议室里,村民们正火热讨论着农村人居环境积分制的落地问题。一开始,村民们对积分制不甚了解,甚至有不少村民对该项制度有抵触情绪。经过南塘村党总支书记郑培中以及离退休老干部对积分制的介绍和答疑解惑后,村民们纷纷表示大力支持。“家变好了,村子变美了,还能得实惠,全是好处!我举双手赞成这个‘约定’。”南塘村村民徐洪根笑呵呵地说。近年来,新建镇积极吸纳热心党员、村民小组长、离退休老干部、退休教师、律师等人员进网入格。以南塘村为例,该村建立了“志军品牌调解室”,邀请新建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局工作人员王志军入驻平安稳定“橙网格”,在每周六下午、周日上午开展接访、接询服务,重点化解各类疑难复杂的纠纷、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去年共接访群众矛盾调解、各类咨询230多起。
随着“五色网格”治理模式的日渐成熟,新建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也从粗放迈向了精细。“这两天我经过村道时,发现杂草长得太高了,不仅阻挡视线,更影响安全,立马跟村里反映情况,当天就看到有人在除草了,效率真高!”看见村道两侧变得整洁美观,新建镇留住村村民老周竖起了大拇指。自“五色网格”治理模式实施以来,新建镇坚持定期梳理“五色网格”工作重点清单,形成网格员工作重点指令,以清单化的形式,将网格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方式以书面形式进行下发。通过这样“按图索骥”的方式,网格员的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实现“服务工作送到村民家中”,全镇月均开展公益志愿服务20余次、安全巡查70余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0余次、协助环境整治工作30余次等。
在“五色网格”治理模式的加持下,新建镇逐步实现了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公共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温暖幸福感在网格中提升。下阶段,该镇还将把新打造的镇级指挥中心平台融入“五色网格”治理模式,统筹“12345”工单、镇级平台信息推送,形成指挥中心工单事项日交办、周汇总、月分析的制度,并在全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