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商务局联合各口岸管理单位打好“组合拳”,帮助江苏利电能源集团一期码头获准临时启用,在用电高峰期解企业燃“煤”之急。
入夏后,为做好能源保供工作,江苏利电能源集团紧急采购了6船共计28万吨外贸煤,计划在8月均匀到港。但受台风和装货港进度影响,6艘外轮都集中到8月中下旬到港。当时,该集团仅有三号码头具有外贸作业资质,最多只能同时存储两船进口煤,靠泊能力和堆场周转能力不足,对企业夏季电力保供产生了巨大压力。市商务局服务业发展中心科长梁锋说,了解到企业的迫切需求后,他们第一时间与省商务厅沟通汇报。“在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我们会同江阴口岸各查验单位合力跟进,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在确保口岸监管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高效办理各项报批手续。”得益于前期的充足准备,码头临时启用审批全流程仅仅用了20天,创江苏省码头临时启用获批最快纪录。
码头临时启用后,江阴海事局、江阴海关、江阴边检站等单位协同配合,先行办理船舶靠泊等各项手续。“我们进行了全程交通组织维护,优先安排靠离泊,全力保障煤炭等能源战略物资供应。”江阴海事局政务中心负责人唐超亚说,为保障电煤船快进快出、直靠直离,海事执法人员依托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和“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体系,为符合条件的电煤运输船舶开辟绿色通道。江阴海关工作人员在得知码头临时启用后,立刻赶到企业现场指导,在1个工作日内便完成了海关相关审批手续。
江阴海关监管科副科长刘杰表示,在工作中,江阴海关结合智慧海关建设成果,运用远程监控、智能卡口等手段实现高效顺势监管,提升进口煤的物流水平和监管放行效率。“我们积极进行建设要素指导和政策应询,全方位支持码头临时启用工作。”江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检处副处长王亚伟说,该站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对查验通道设置、监管点位布控、上下船人员管理等现场帮扶指导,提前制定专项勤务方案,确保船舶到港“零等待”、靠港“即装卸”。
利电能源拥有江苏省最大的火电厂,夏季日耗煤量最高达4万多吨,需要维持稳定的外贸煤到港周期。一号煤码头临时启用周期为6个月,不仅为企业夏季保供解了燃眉之急,还给企业后续生产吃下了“定心丸”。“这样贴心的营商环境让我们更放心,也为接下来利港电厂五期建设,以及未来的经营规划树立了强大的信心。”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建国说,接下来,利电能源计划再进口10船共40万吨电煤,预计可生产电能7.2亿千瓦时,可供400万家庭住户使用1个月,为集团迎峰度冬能源保供打下扎实的基础。
助企纾困,既要解燃眉之急,更要有长远谋划。下阶段,市商务局将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提升口岸建设和运行效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在帮助企业缩减通关时间、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充分发挥口岸单位合力,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应,积极推动研究解决,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努力打造口岸最优营商环境。(刘葭湄 於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