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陶起鸣 《图说门西》作者
访谈摘要:作为“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的发起人,陶起鸣虽然只是普通市民,但是他却坚持用自己方式记录门西的历史,传承历史文脉,默默守护着历史街区的珍贵文化遗产。
怀着对年轻时未能深入了解门西的遗憾,像“补课”一般潜心研究逐渐被人淡忘的门西文化。陶起鸣认为,门西是南京文化的活化石,非常值得重视,他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门西的历史信息,在弥补自己遗憾的同时传承着南京文化,让这片令人怀念的土地走进全国的视野。
精彩观点一:门西是南京文化的活化石,有不同寻常的历史魅力
在南京,人人都知道老门东,但说起老门西,人们可能大多不太了解。实际上,门东和门西都属于老城南的一部分,像两个翅膀,门东门西相互对应。遗憾的是,门西因为种种的原因未被开发,渐渐被淡忘。
门西在南京城的西南边,原来是一个民间通俗的称呼。门西人杰地灵,曾是大户人家的住处,也是缎业集中发展的地方,经济发达。其文化底蕴也很丰厚,明朝的著名文人顾起元,就在这里拥有过一片园林。
如果追溯起门西的历史,最早在2500年前越城建成时,门西就是越城的外围,是长干里的一部分。2500年来,门西一直是人烟稠密,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一些老城的街巷、老房子在南京其他各处已基本绝迹,只有在门西还能见到,历史价值尤其宝贵。如今,门西不仅是一个民俗的概念,更是具有独特文化概念的区域,非常值得重视。我眼中的门西,是研究南京老城居民居住的市井文化的活化石,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魅力。
精彩观点二:品尝文化的滋味,是丰富自己的一种方式
南京是古都,也是老百姓生活的地方。陶起鸣生于门西,长于门西,却一直因为对门西文化了解不够而感到遗憾。他在退休后常想补补这门课,了解更多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免历史在无意中悄悄溜走。
门西有着丰富的文化,包含了老百姓充实的市井生活,其中滋味要细细品尝,深入了解,在这过程中也能丰富自己。“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 南京的城墙很有名,不仅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也和民间生活息息相关。这首唱南京城墙的儿歌伴随包括陶起鸣在内的很多人长大,歌词和现实中的城门、城墙之间存在什么内在联系,值得了解宣传。通过光影的形式记录,再现儿时南京的风貌,不仅能唤起乡愁和回忆,也是为展现南京文化作出贡献。
“前些年,做视频是比较时髦的方式。我拍了一段关于城墙儿歌的视频,到幼儿园组织小朋友一起唱这首儿歌,一起做游戏,再现儿时的场景,这也是对南京城墙的一种宣传,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这段视频带着门西文化走向了全国,更是加深了我自身对于门西的热爱。”陶起鸣说。
精彩观点三:以图存史,以图证史,保留历史信息,传承南京文化
陶起鸣一直在思考,我们该用什么方式保护历史文化?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在史学研究中非常重视图的作用,用图去记录历史,以图存史,以图证史,这种传播方式能让更多人接受。
如今,有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设备,从“偶尔地拍”转变为“专注地拍”。图文并茂,图尤其多,更能唤起门西人的乡愁,进而了解并传承历史。“我这次出版的《图说西门》,用实拍的照片、简明的文字,勾勒门西的样貌、赏析门西的建筑、触摸门西的市井、感悟南京的古意、述说中华的文脉。”陶起鸣说。《图说门西》分四篇:“方位·沿革”“民居·院落”“街巷·人家”“旧物·故纸”,并有照片700余幅。
陶起鸣表示,希望《图说门西》能让青少年感受老城古韵、文明华彩;让门西人睹物思往、慰藉乡愁;让新南京人了解古城遗迹、旧物遗痕;让职业人从中获取资料、钩沉索隐,为决策、规划、实施提供一份实物资料。
同时也希望有更多人通过《图说门西》认识门西,亲近门西,从而更好地保留历史信息,保留南京的市井文化,擦亮南京的文化名片,为南京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邱麦 报道员:徐新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