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警企联络服务工作机制,试点私家车新车上牌免查验,组织实施全省范围内高频户籍事项“跨派出所通办”,推行重点事项“免证办”……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保障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江苏省公安厅在细化落实公安部26项便民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实际,进一步创新公安行政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制度供给、管理服务、安全保障水平,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
以高维度战略护航高质量发展
服务对外开放大局。围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全面实施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口岸签证代转工作机制。
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立足公安职责定位,建立警企联络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搭建警企微信矩阵,在警企沟通联络、咨询诉求办理、重大事项会商等方面提供集成服务,依法依规为民营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及时防范化解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
促进区域环境治理。围绕长江大保护、长江“十年禁渔”,严厉打击长江水域非法排污、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犯罪。开展“昆仑2023”专项行动,聚焦食药环领域突出问题,严打食品非法添加、制售假药劣药、非法占用农用地、制售假劣农资、污染耕地林地等犯罪。
以高便捷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缩减审批时限。加快考生居民身份证制作,在中考、小高考、高考和国家资格考试等时间节点,开通“护考”专用通道,保障考生用证需要。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审核时限由7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
进一步便利交通出行。在南京、常州、盐城、镇江4市试点私家车新车上牌免查验,对免检机动车符合申领检验标志电子凭证的,主动向机动车所有人推送提示消息,对确认申领的,审核后发放检验标志电子凭证。推行轻微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试点将中型以上载客汽车登记业务下放至县级车管所,减少群众往返跑路。
进一步优化涉企服务。依托“涉企综合服务窗口”,对企业一次有10人以上办证需求的,全程导办,提供绿色通道服务。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业、开锁业不再实行名录管理制度,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备案后即可开展经营活动。
以高质效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
推行更多事项“一站办”。推动公安政务服务进驻重点企业、进驻社区、进驻村组,将更多服务事项纳入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让企业和群众“进一门、在一窗”即可“一站式”办结所需事项。年底前建成“综合服务窗口”的派出所数量占全省户籍派出所80%。
推行高频事项“跨所办”。加快推进新生儿入户、户口迁移、开具户籍类证明等高频户籍事项“跨省通办”,组织实施全省范围内高频户籍事项“跨派出所通办”,方便群众省内就近办理。
推行重点事项“免证办”。健全完善江苏省公安机关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库,按照“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原则,加快实现群众办事办照免交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居住证、户口准迁证、户口迁移证、驾驶证、护照等证照材料。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从严打击涉企违法犯罪。建立涉企犯罪案件直报绿色通道,主动上门提供法律咨询和协助办案指导,对涉企案件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侦办、第一时间结案。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持续推进“净网”专项行动,严打网络黑客攻击等影响企业经营的违法犯罪。
加强新型业态综合治理。围绕寄递、民宿、网络直播等新业态安全监管难题,会同有关部门推出一批务实举措、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依法打击整治新业态中的违法犯罪。
提高企业群众反诈能力。积极联合金融、电信部门深入推进“断卡”行动,着力铲除涉诈犯罪“黑灰产”土壤。
据了解,去年以来,江苏公安机关推出一系列促发展、惠民生的务实举措,315个高频事项在派出所办理,网上服务群众2.7亿人次,为企业解决困难诉求1.6万件、挽回经济损失70多亿元,去年群众安全感创99.2%的历史新高。(虞启忠 苏宫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