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宁县人大常委会在积极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同时,发现代表提出的建议绝大多数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如城市老旧小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和修缮等等,一些看似简单的建议,却牵动着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但办理这类建议,往往因为“钱”的问题而受阻。
把脉民生痛点,突破资金瓶颈
夏天有水上不来、冬天结冰化不开,在家住世福园小区6楼的老李眼里,没有什么比生活缺水更糟心的事了,同样,受着缺水困扰的还有附近的街坊邻居们。老李找到了县人大代表徐卫东,向他反映了这个情况。于是,2021年初,阜宁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一份关于老旧小区水管裸露问题的代表建议提交了上去。这条建议看似简单,却因事情太小,且涉及到多部门,令交办部门无从下手。但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创新代表建议办理机制,会同县财政局设立了一项代表“急难小”建议专项资金。县人大决定以此为突破口,探索一条合理化的“急难小”建议办理之路。
很快,县人大组织水务部门进行现场察看。在经过研究后,水务局将相对简单的百货新村的水管问题率先处理好,世福园小区的因涉及多个部门暂缓解决。县人大为推进问题落实,联合住建、水务、供电等部门重新组织现场察看,并落实县水务局牵头办理。在12天时间内,两栋楼50多户居民的用水问题全部解决。即使是夏天用水高峰期,老李打开水龙头,也能看到汩汩流出的自来水。老李感慨道:“想到了会解决,没想到能这么快解决。”一条代表建议,一共花费7000多块钱,短短半个月解决了两幢楼50多户人家的用水问题。
2020年底,县人大常委会会同县财政局,设立2021年度代表“急难小”建议专项资金100万元,旨在短时间内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和小事,正是这笔专项资金帮老邻居们解决了大麻烦。
科学统筹安排,发挥最大效益
仅仅靠办理人代会期间代表提出的“急难小”建议是远远不够的,县人大常委会紧紧依靠人大代表,围绕群众期盼开展工作,让代表工作更接地气、更察民情、更聚民智、更惠民生。
2021年,县人大常委会连续第三年开展“千名代表联万户”活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通过走访活动,将阜师东路大理石路面损坏、阜城大街老印刷厂楼上玻璃破损、柴油机厂宿舍下水道多年未疏通等一批问题和建议带上来。县人大常委会认真梳理研判,迅速启用了“急难小”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阜师东路大理石路面很快修复,而且沿街的遮阳棚全部换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不仅将损坏玻璃进行拆除,还对外墙面进行重新粉刷;县住建局不仅将老柴油机厂宿舍下水道进行疏通,还对整片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从雪中送炭到锦上添花,“急难小”资金不仅解决的是人民群众的急事、难事和小事,更让人大代表在解决人民群众的一个个小问题中找到了为民代言的大意义。
倾听群众呼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解难题,是“阜宁人大代表云家”设立的初心和使命,“群众反映”版块直接受理和转办代表转达或代表自己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这类建议大多言简意赅,只言片语却大多与民生问题、与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休戚相关,工作人员亲切地称之为“微建议”。而大量的“微建议”中,“急难小”类建议也越来越多。2021年,在县人大常委会办理的29件“急难小”建议中,人代会会议期间的建议2件,通过走访群众产生的建议15件,由“微建议”转办的建议12件。
专项资金继续聚焦没有项目资金支撑的群众“急难小”事项,让代表建议办理从“纸上”落到“地上”。县人大常委会的这一创举,达到了“党委认可、人大推动、政府落实、代表满意、群众点赞”的预期效果。2022年初,县人大常委会将“代表云家”进行提质增效,将“群众反映”改版成“民呼我为”线上协商平台。2022年1-11月,“民呼我为”平台收到群众反映1964条,转为“急难小”建议14条,涉及农村道路、学校周边亮化、低保户农房维修、小区维修等事项,已使用专项资金45万余元。
资金规范使用,快速组织实施
为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2021年8月24日,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十四次主任会议通过《阜宁县人大代表“急难小”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为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提供了保障,为人大代表提建议畅通了渠道。
暂行办法对代表“急难小”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进行了规定:用于解决代表建议提出的需要立即解决的急事、个人难以办到的难事和投资数额较少的小事(简称“急难小”建议);不用于上级已立项并有专项资金的项目,不用于承办单位在财力上具备办理条件的项目,不用于本级财政已安排或可列入其他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包括“一事一议”项目)。
县人大常委会用“核准项目、核算资金、核定方案、核查进展、核验评价”的五核体制为“急难小”建议办理和资金使用开辟了路径。
核准项目。县人大常委会人代委负责对代表建议事项初步分类,48小时内要会同人大机关对口委办和相关单位联合对建议内容调研论证,初步形成“急难小”建议办理意见,落实一个主管部门牵头办理,并进行概预算评估,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同意后实施。
核算资金。主管部门在接到办理“急难小”建议任务后,根据施工内容在48小时内编制好详细资金预算,并落实一个承办单位承办,资金预算原则上不得超过事先评估价。
核定方案。承办单位要制定详细的项目施工方案,在资金预算确定后的48小时内组织人员进场施工。
核查进展。县人大对口委办要会同提建议代表全程跟踪监督项目实施,在项目开工、项目实施和项目竣工阶段组织不少于三次的督查活动,对项目建设提建议、批评和意见。
核验评价。建议办理结束后,由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人代委和对口委办组织人大代表、相关群众对主管部门办理工作进行绩效评价。
从收到建议到组织实施,144小时的赛跑,县人大常委会将群众“急难小”事捧在手心里,用一周时间将代表建议办理落实在行动上,认真诠释人大机关服务人大代表的郑重承诺。
问题和对策
“急难小”建议组织实施虽然不到两年时间,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2022年“千名代表联万户”活动和代表“家站室点”的广泛应用,广大农村的急难愁盼问题受到更多关注。道路问题、桥梁问题、小区整治问题……县级财政如何服务最广大的农村地区,“急难小”建议办理如何从雪中送炭到锦上添花,值得思考。
资金分配不平衡。2021年,县财政下达的100万元专项资金是将指标划分成8块,分别拨付在县交运局、住建局、水务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管局和综合行政执法局。这8个部门虽承担全县民生实事和百姓关切的重要职能,但对代表建议“急难小”的资金使用来讲,存在不平衡性,较为侧重住建、交运、水务等与民生更加紧密的部门。一些部门的资金根本使用不上,一些部门的资金不够使用,只好请县财政进行调整调拨。
城乡使用不平衡。因资金下拨在县级部门,因此使用主体就是县级部门及其相关单位,一些镇街项目也要委托县级部门组织实施,人力财力都会有一定的损耗,远不如镇街自己组织实施来得更便捷、更实用。
“急难小”的划定不平衡。按照“急难小”资金使用暂行管理办法,“急难小”建议资金使用的范围是一个项目一般在3万元以下,许多项目确因预算过大不能组织实施。如沟墩镇某村桥梁建在闸站旁,两岸群众往来经过较多,桥边护栏早已损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但仅维修护栏没有意义,重建新桥不仅超过预算,还涉及旁边的闸站。群众有呼声、代表有建议,但“急难小”有规定,无法将此类项目纳入实施。
2022年,相关部门及时调整了“急难小”的拨付方向,由县财政统一管理,“五核”的原则不变,但根据实际需要,委托实施主体可以是部门,也可是镇街。在项目实施验收后,县财政局直接拨付至县级部门或镇街。“急难小”资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效率和速度,使用效果也更加突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亲密感和归属感也越来越强。
阜宁县人大常委会以不做“表面文章”、不搭“花样架子”、不建“空中楼阁”、不搞“自娱自乐”为工作目标,努力探索代表“一线工作法”,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把群众的急事办好、难事办妥、小事办实。(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