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张家港市大新镇新凯村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依托“埭上老家”平台,通过“板凳议事会”的形式,在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提高、促进长效管护费用压降、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促进“美丽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新镇新凯村位于大新镇东南方,区域面积约3.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80人,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村庄,河道纵横交错,水资源十分丰富。然而,过去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导致河道水质下降,水生生物数量减少。同时,一些村民乱倒生活垃圾等行为也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环境,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整体形象,也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今年年初,大新镇新凯村通过“板凳议事”的形式,深入老百姓家中,通过集体议事的方式,打开了大家的话匣,鼓励群众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搜集到了老百姓有想在村内埭上前后河放鱼的想法。

  村“两委”经过协商讨论,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善河道环境、提高村民收入的好方法,随后抓住机会,积极联系安排鱼苗,迅速行动。

  广泛征集村民意向。首先,村“两委”面向村里所有村民征求关于养鱼增收的意向,共收集到了278户的反馈信息。对于反馈的信息,村“两委”进行了分析研判,确定了村民们对养鱼持支持态度,在获得了大家的同意后,决定以埭、组为单位,制定农户养鱼责任书,明确村民和村委的具体责任。

  制定养鱼实施方案。村“两委”与村民共同商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村民的动力,积极参与到其中来。首先,村民养鱼、村集体辅助。年初,根据村民所提的需求,按照河道情况制定放鱼计划,结合水域面积确定放鱼的数量以及各类鱼的品类,然后由村民参与放养小鱼苗,村集体投放一些以水中的藻类、浮游生物为食物的大鱼作为补充。其次,齐抓共管,村民养鱼也是“养”河道环境,村委负责监督指导。方案指出由村民对河道的鱼苗进行看管,并承包河道水面以及岸坡的环境卫生,村委对河道卫生进行检查和督促改善。最后,年底捕鱼收入归村民所有,以获得增收。年终岁尾,对各个河道鱼类的捕捞全由各埭、组村民自行负责,根据年初放鱼情况自行分配,所获部分收入再用于来年初补入鱼苗,此项工作全程由村委进行监督和指导。

  用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服务队”。村两委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动员干部群众沿河道周边开展植树造林、清理河边生活垃圾等活动,在村民自发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河道整治工作,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河流水质。

  通过这种方式,新凯村实现了人居环境“三赢”:

  一是改善了河道环境。村民放养的鱼苗和村委补放的滤食性鱼类,增加了河道内的水生生物 的多样性,同时改善了水质和水体生态结构,打造了“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生态养殖新模式。现在,放眼望去,村内所有放鱼的河道水清河畅,鱼苗逐渐发挥了效用,生态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是提高了村民收入。村民在看管河道鱼苗的同时,也能够参与捕鱼、卖鱼等经济活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拓宽了村民收入来源,切实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获得了村民的广泛认同。

  三是提升了治理效能。大新镇新凯村水系纵横,河网密布。先前,为进行河道治理,维持水域清洁,需要组织聘请第三方物业公司,对河道进行常态化的清理保洁。如今,大新镇新凯村通过“板凳议事”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后,确定“河道养鱼”的生态养护模式。通过鱼类的养殖,净化了水生态,减少了河道保养的人力物力投入,压降了第三方河道保洁的支出费用。另一方面,养殖的鱼类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使得村民主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通过村民自治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新凯村成功地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新凯村的实践证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必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工作。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缪凯 丁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