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江苏南通大剧院,“童声里的中国”长江青少年合唱节暨第十一届少儿歌谣创作大赛优秀作品分享会,在豪迈激荡的《唱响长江》主题歌中拉开序幕。

  活动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省文联、省关工委主办,上海市文明办、青海省文明办、江苏省对口办联办。江苏省关工委主任张连珍,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出席活动并为获奖少年儿童颁奖。

  万里长江向东流,千年文脉贯古今。浩瀚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活动以长江为纽带,以合唱为媒介,融合第十一届“童声里的中国”创作大赛童谣与校园歌曲优秀作品吟诵传唱,打造全新的长江文化带青少年活动品牌,促进长江流域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教育引导青少年争当有志向、有梦想,敢创新、敢奋斗的时代新人。

  长江,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活动分为“共饮一江水”“长江,我的家园”“奔涌向未来”三个篇章,来自上海、青海及南京、苏州、扬州、泰州、南通、镇江等沿江九支青少年合唱团,以长江文化题材为主,用《长江之恋》《打夯歌》《行香子》《我住长江头》《我在这里长大》《五彩缤纷的大地》等一首首传统经典和地域特色合唱曲目,唱响缤纷多彩的长江文化,歌颂母亲河孕育的灿烂文明,歌唱片片蔚蓝、朵朵浪花和“长江大保护”。

  今年2月以来,以“童谣唱响新时代”为主题,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联合举办第十一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征集富有时代特点、适合未成年人传唱的童谣和校园歌曲,共收到全国各地的童谣、校园歌曲作品123385首。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经初评、复评和终评,评选出学生组、成人组获奖童谣各160首,最佳校园歌曲10首;同时根据发动和获奖情况,评选出优秀指导老师60名以及优秀组织奖57个。合唱节现场,同步举办了第十一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优秀作品分享展示活动。

  “三岁时,坐爷爷的电瓶车,和路边的小树赛跑。五岁时,坐妈妈的汽车,和天上的鸟儿赛跑。八岁时,第一次坐高铁,和呼啦啦的风儿赛跑。今天,坐上国产大飞机,追着日光和五彩的云朵赛跑。明天,我要带着梦想,和新时代的步伐赛跑!”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四(5)班周奕江创作的童谣《赛跑》,在展演现场引起热烈反响。他接受采访时说,“通过平时观察,发现自己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在不断变化,就用儿歌的形式记录下来。”指导老师朱水平介绍,写歌谣、诵歌谣已经成为同学们非常喜欢的事情,这可以启发孩子用自己的视角,以小见大,展现社会的变化。

  “童声走过这十届”主题摄影展同步举办,以图片摄影形式彰显道德之美、点亮艺术之光。120幅精彩镜头,生动展现了“童声里的中国”活动从第一届到第十届的发展过程和精彩瞬间,也展出了孩子们在一届届活动中成长故事,彰显了童声榜样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的良好精神风貌。

  为总结活动经验,推动持续创新提升,主办方在合唱节期间专门组织了“童声里的中国”品牌发展研讨会。王晓岭、姜志涛、钱态等知名专家学者,以“童声走过这十年”为专题,深入探讨活动经验启示、传播途径、育人功能,为品牌在探索新载体、新领域、新途径等方面建言献策,共同推动“童声里的中国”继续以少年儿童需求为导向,立足儿童视角,贴近儿童生活,用童谣童歌、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多种艺术形式,更好地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努力将“童声里的中国”打造为江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艺术实践的多元化高端平台。(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