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作为全省唯一叠加“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两大国家开放战略的城市,开放型经济迈出坚实步伐。其中,江北新区依托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在高水平开放中持续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作为江北新区的核心功能区,中央商务区坚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形成更高水平开放的先行示范,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抓招商促投资,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近年来,中央商务区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经济开放程度和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显著提升,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效应逐步显现。
今年1至7月,中央商务区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839万美元,同比增长62%;限上零售额1-7月完成25.41亿元,同比增长114倍;限上销售额1-7月完成55.17亿元,同比增长34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月完成119.59亿元,同比增长21.4%;外贸进出口总额1-7月完成30.1亿元,同比增长18%。
聚资源显优势,产业活力更具特色
近年来,中央商务区紧盯产业发展趋势,围绕“新金融、大健康总部经济”三大主导产业链建设,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链引群,为区域发展蓄势赋能。
在总部经济方面,中央商务区以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为导向,以新区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和特色产业地标打造为重点,打造境内外综合性、区域型和功能性总部企业聚集区。目前,中央商务区已落户中铁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交投资南京有限公司、江苏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盛航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总部企业,达产达效后综合年营收超百亿元。
在新金融行业,中央商务区着力打造“数字金融、科创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新金融“四大高地”,落户包括认缴金额10亿元以上的毅达资本、经纬创投、招银国际和总规模10亿元的成为资本QFLP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机构近200家,总认缴规模近500亿元落户金融类关联企业300余家。
在大健康行业,中央商务区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聚焦突破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干细胞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同步发展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等医疗技术前沿领域,已入驻健康类关联企业140余家。
强创新提效能,服务体系优化健全
中央商务区高度重视科技企业的招引和培育,科技企业增长迅速,高端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2023年上半年,中央商务区已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175家,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3家,已统计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2.38亿元,同比增长46.6%。知识产权培育方面,实现发明专利授权量32件,实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08件,高维持年限发明专利46件。
人才方面,上半年完成工信部重点海外引才计划有效申报17人,较上年有效申报人数增长70%;完成科技部重点海外引才计划有效申报2人;完成海智湾新增入湾20人;完成新增留学回国人员55人;完成新增博士后入站1人;净增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来宁工作2人。区域现有人才企业43家,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80名,其中区级人才29名,市级22名、省级23名;243位海外人才及涉侨人员在区域内共谋发展。
优服务推改革,营商环境更加优质
中央商务区借鉴前沿城市建设思想,秉持“生态宜居、绿色交通、集约利用、混合开发”的规划理念,重点加快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塑造高品质城市中心区和创新引领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先行引入高端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推动教育项目建设与优质名校合作办学。
目前,中央商务区有幼儿园2所,小学3所,高中1所,国际化学校1所,专科学校1所,为产业发展和人才导入配套提供支撑。鼓楼医院一期已运营三年多,日门诊量达2500人次;二期正在加速建设,与口腔、眼科、健康养老等特色专科共同搭建起多级医疗体系;华润万象城、京东MALL等大型商业综合体近年将建成投用,为企业和各类人才提供安居保障。
未来,中央商务区将积极贯彻开放、创新精神,持续释放创新潜能,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以一流营商环境为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赋能,为江北新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赵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