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产教融合生态发展研讨会暨中国教育数字化自主化发展论坛近日在南京举行。全国近150所院校的负责人及产业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谋中国教育数字化发展大计。

  相关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委员会指导,“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组委会、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研究专家组主办,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二级巡视员李春表示,信创产业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在于产教融合的深化,需要高校与企业共同探索产教融合路径,需要龙头企业构筑自主培养机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人才共同发展,建立校企共育人才的新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郝志强表示,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支撑产业创新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产教融合共同体,是解决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匹配差距的重要路径,也是形成产教协同、产教融合、产教共兴的重要载体。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乔亦哲表示,要大力培育具有国家情怀、国际视野、过硬本领、创新能力、担当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形成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大局、服务产业的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提升工业软件和信创产业链的供给能力。

  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桂山认为,信创产业是新基建的安全之基。新基建在推动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将推动信创产业加速发展。

  “Java及JavaScript编程工程师数以百万计,但虚拟机人才不到百人;用现成的IP‘攒’SOC的人才不缺,设计CPU、GPU等核心IP的人才奇缺。”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武认为,人才是自主生态的基础,我国信息化教学主要基于国外平台,高等教育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导致我国IT产业面临应用型人才充足、基础型人才匮乏的严重失衡局面,推进我国信息化教育改革,需向全流程、全要素、全体系的自主性方向转变。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北京交通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龙芯中科共同发起成立信息技术与自主创新产教融合共同体,“北极星”计划也正式启动,该计划旨在推动建设基于自主指令系统的计算机基础学科,以国内一流高校课程体系为标杆,输出可兼容的教学资源,为全国计算机教育领域提供参考。

  据了解,在基础教育领域,龙芯计算机终端、教学机器人、智慧黑板,以及龙芯开发的教育操作系统、配套教材,在以淮安车桥中心小学为代表的全国上百所小学落地。浙江省金华市教育技术和信息中心主任傅得臻介绍,该市4所普教类高中作为试点已应用龙芯终端设备,并完成整体验收工作。

  第十二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也于近日在南京揭晓获奖名单。该赛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2012年首次举办以来,累计推动解决了400余项软件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帮助近4万名参赛学生获得深造、实习和就业创业机会。本届大赛历时一年,吸引800多所高校的5767支队伍参赛,最终决出一等奖队伍25支、二等奖队伍102支、三等奖队伍260支,评出9个企业突出贡献奖、25个最佳指导教师奖、10个产教融合创新奖、70个最佳学校组织奖和18个最佳地方组织奖。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威伟在颁奖活动上介绍,今年1月至7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利润总额达5698亿元,同比增长6.6%。

  据了解,江苏省软件产业规模超1.3万亿元,南京、苏州、无锡先后获评“中国软件名城”,接下来,江苏将着力建好用好国家EDA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跃升,开放典型应用场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完善国产软件应用推广机制,强化高校软件学科建设,完善校企联合和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唐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