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为在校大学生用专业所学服务社会搭建了广阔舞台。一起云支教,美育课堂,艺术展演……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这些“老师”,他们精心打造“十八般武艺”暑期课堂,用支教点亮童年梦想,用艺术歌唱美好生活。这个夏天,南京艺术学院组织大批青年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进社区”,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加强磨练、增长本领、收获成长。
一起云支教
南京艺术学院团委组织青年大学生踊跃参与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主办的“弘扬中国精神,展现时代风貌”一起云支教专项活动,积极对接中小学生,“一对一”开启“云”端陪伴模式,为孩子们带去艺术滋养和心灵养润。在朝夕相处中,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又经历了哪些趣事呢?让我们来看看师生们的日常吧!
教学相长,牵手进步
支教“老师”宗正曦同学陪伴的小朋友是一对双胞胎妹妹——柠柠和檬檬。
“支教的日子里,小朋友们很包容我这个没经验的曦曦姐姐,我教她们认字习字,她们教我手工。”柠柠和檬檬的妈妈为他们准备了一块大白板,看着每天满满的板书和绘画,成就感满满!
动手也动脑
杨佳怡同学对接的是积极活跃的小赵同学,小赵同学每天都会高效率完成目标。在“一起云运动”活动中,他每天都能坚持拍视频,截图打卡,活力满满。
在云课堂板块的美育系列课中,志愿者结合绘画专业特长,开发小赵同学的手工、美术兴趣。在培养艺术素养的同时,杨佳怡还会和小朋友关注现实问题。在绘画课中以保护长江生态为主题,用废弃塑料袋和中华鲟拼凑出一幅寓意宣传画,引导小朋友建立生态环保观念。
临帖习字,日有所得
一起练书法
静心、提笔、挥墨
“看着认真、勤奋的你我相信你的坚持一定会有回报!”
我的家乡,你好三原
一起云研学
志愿者王姿懿同学和廉梓轩小朋友
相互介绍家乡发展变化、文化历史
他们一起为家乡三原制作了宣传视频
记录风土人情,讲述历史故事
美育课堂
“乡村画院”,手绘童心
设计学院“乡村画院”实践团赴安徽省金寨县开展美育实践,面向学前、学龄阶段约60名青少年开展专业教学活动。
通过讲述红色诗文、演绎红色故事,引导青少年创作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和革命故事。在小朋友心中从小埋下“美”的种子,并带领它生根、发芽。
声声动听,乐动童心
流行音乐学院的王海鑫同学来到金湖县金南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主题为“学习雷锋精神 唱响红色旋律”音乐素质拓展课,以“唱、观、悟、行”的教学方式和“艺”教融合的教学理论,使孩子们感受来自音乐的魅力。
郭疑凝同学在河南省邓州市参与支教活动,她和团队师生一起为乡村青少年量身打造互动式教育课程,并结合艺术专业优势和个人专长,开展了音乐和心理健康等科目教学,帮助当地儿童开拓视野,改进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综合素质,受到团队伙伴和孩子们的信任与喜爱。
助老爱幼,艺美浸润
高职学院大学生实践团走进江苏盐城潘黄街道康复驿站,他们融合专业所学,陪伴8-13岁的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志愿者们为孩子们上钢琴体验课,教孩子们跳舞、画画,还通过读绘本、讲故事等方式陪伴自闭症儿童。
在盐城市社会福利院,同学们开展了长者课堂,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改字号、调音量,用电脑查资料,还通过身边的案例引导爷爷奶奶们甄别短视频信息真伪,宣传防诈骗常识。
艺术展演
非遗国风音乐会
音乐学院大学生实践团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来到菏泽市图书馆举办专项演出,为观众带去精彩纷呈的非遗国乐音乐会,演出中展示了古琴、古筝、二胡、琵琶、竹笛、笙等各种非遗民族乐器,表演了《象王行》《盛世国乐》《广陵散》等经典国乐曲目,同学们还演奏了《梅园吟》《小八路勇闯封锁线》等红色革命题材的作品。
整场演出追溯红色记忆,展示非遗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既是一场树立文化自信的演出,又是一堂充满爱国情怀的思政课。
艺心传递,助残筑爱
大学生实践团队的志愿者走进长治潞锦工贸有限公司,开展“艺心传递,助残筑爱”暑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们带来了歌舞演出,与残疾朋友们一起唱歌、跳舞、绘画,并与残疾人朋友深入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他们要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
青春奋斗正当时,同心助力新时代。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南艺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化身“老师”,采取多种方式同中小学生朋友们相聚课堂共同成长,用爱陪伴筑梦未来。同学们发挥专业所长,以美为媒,启智润心,怀揣最饱满的热情和最坚定的志愿服务精神,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挺膺担当!(易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