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线上线下共组织参加招聘会86场次,高校毕业生招聘人数同比增长43%……亮眼的数据彰显出徐矿集团“稳岗就业”的责任担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徐矿集团把创业热情、干事激情转化为在全省经济运行率先好转中挑大梁、作表率、走在前的实际行动,坚持把“稳就业”作为履行国企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139人才工程”,最大限度增加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占比,为推动绿色转型、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让百年徐矿成为近悦远来的幸福大家庭。
畅通渠道助就业
“听说徐矿集团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这对我们大学生非常有吸引力!”
在东南大学举办的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百校联动系列招聘现场,徐矿集团展位前挤满了前来咨询的学生。
“苏能股份登陆沪市主板挂牌上市、大项目建设捷报频传。近年来徐矿的高质量发展成果也为我们外出招聘带来了底气。”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参加线下招聘会,各单位还积极使用91job等线上招聘平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宣讲工作,不断扩大招聘信息传播面,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徐矿。
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与合作高校共建科研、实训、实习基地,开启校企“订单”合作模式,将校园招聘前置“一公里”……徐矿集团积极打好促进就业“组合拳”。基层各单位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全面摸排所属企业用人需求,并将岗位需求登记造册,建立岗位数据库,最大限度增加高校毕业生年度招聘占比,在引进人才与促进就业中彰显徐矿情怀。
增加岗位促就业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去年入职郭家河煤业公司的大学生、麟游县青年赵振国回忆起自己的求职经历,感觉既意外又庆幸,“毕业时面临过留在一线城市还是回家乡的抉择,徐矿集团投资建设的郭家河煤业公司让我坚定地选择了后者,我相信在这里会有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重大项目是促进就业的“增容器”。在徐矿集团的各大能源基地,像赵振国一样的新入职高校毕业生还有很多。各单位坚定不移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发展地方、贡献地方,持续加大本地用工招聘力度,帮助更多职工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的心愿。
从天边草原的塔吊林立,到渭水河畔的滚滚乌金……在能源保供的火热战场上,徐矿集团通过发展新项目、建设新基地,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据了解,今年集团公司根据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需要批复8家单位共1200人的招工计划,同时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数字化等专业毕业生,用实际行动履行稳就业的社会责任。
优化服务稳就业
结束了徐矿集团的入职培训,坐上前往新疆的火车,天山矿业公司新入职高校毕业生郭道临和母亲通话报平安。听说宿舍可以“拎包入住”时,母亲惊讶地问他:“儿子,真有这么好的单位啊?”“妈,这是国企,您就放心吧,等会儿到了宿舍,给您发视频。”
天山矿业公司为了迎接新入职高校毕业生重新装修了三层公寓楼。墙挂红色醒目的“人才公寓”灯牌,室内购置了全新的生活设施,彩电、洗衣机、热水器、衣柜、鞋柜等一应俱全,拎包即可入住。近年来,徐矿集团各单位纷纷结合实际情况为近3年入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人才公寓或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让新入职高校毕业生感受家的温暖。
人才要“招得来”,也要“用得好”,更要“留得住”。最近一段时间,徐矿综合利用发电公司技术支持部专工尹华成特别高兴,由他担任技术负责人的机组灵活性改造研究项目取得了新进展,为提升机组深度调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要不是公司放手支持我们大胆创新,我也不会成长得如此快。”尹华成介绍,公司出台一系列好政策,鼓励优秀的产业工人成立攻关研究小组,他从合同签订到设计方案评审、现场安装施工、调试验收全过程参与,得到了许多历练,实现从一名普通技术专工到“项目经理”身份的转变。
在徐矿集团,像尹华成这样的优秀青年还有很多,以“139人才工程”为代表的一揽子“含金量”高的人才培养政策,让更多职工在创新创业舞台上大展身手,让徐矿集团成为各类人才创业热土和技术创新高地。
主动对接政府引才政策,为符合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对经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在校申请助学贷款入职时尚未还完的,服务期内给予偿还助学贷款余额部分……徐矿集团党委还推出一系列有温度的稳岗就业举措,激励广大学子在徐矿集团实现人生价值,找到理想归宿,用坚守奋斗绘就美好人生。(徐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