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平方米,租住了33人。”日前,连云港市连云区公安分局宿城派出所执法人员对辖区一出租房开展巡查检查时,发现该出租房人均租住面积只有3.91平方米,并存在灭火器数量不足、液化气罐不合格、无燃气报警器、电线私拉乱接、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等问题,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

  连云区公安分局、消防、应急管理部门、属地街道开展联合指导,帮助房东尽快稀化分解,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以全面降低该场所火灾危险性,目前该场所火灾隐患均已完成整改。

  以巡视整改为契机,连云区着力打好摸底、排查、监管组合拳,对发现的群租房问题隐患启动深度治理“三步走”,即全面体检、对症下药、系统治理,全面推进群租房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治“五个一”(组织一次消防安全培训、确定一名消防安全员、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承诺、签订一份安全合约、发送一份关爱函),基本实现了底数清、情况明等目标,有力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摸清底数,工作底册全面。坚持边排查、边宣传、边提升,按照“全面覆盖、不留盲区、不漏死角”的要求,组织社区民警、专兼职网格员,采取预约上门、错时上门等方式,及时入户更新登记群租房信息,并逐一签订消防安全承诺、安全合约,推动摸排基数由35家增至92家,录入承租人员2749人,基本实现群租房底数、居住人员情况、群租房结构、违规租赁房屋底数、消防安全风险隐患“五个清楚”。

  狠抓排查,火灾隐患清楚。按照“四类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工作方案时序要求和标准,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整治记录里的11条重点检查内容。为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8月以来,区四类场所”安全排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群租房”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区消防救援大队就群租房消防安全隐患认定和拒不整改钉子户、难缠户的处罚等进行集中业务培训,8月4日开展“群租房”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现场培训会,深入宿城1家典型群租房,区消防救援大队监督员给各街道、房主和承租人做出了生动示例,了解问题隐患认定和整改措施做法,同步发送一份关爱函,就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使用、电气线路规范、电瓶车充电等注意事项进行宣传引导。推进群租房火灾安全隐患由126处增加至335处,安全隐患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精准监管,问题整治及时。杜绝查而不改、改不彻底,群租房整治小组从下发的80余份火灾隐患整改告知书中梳理出部分拒不整改的钉子户,进行引导教育、传唤警示,签订火灾隐患限期改正承诺书,督促规定时间整改,仍拒整改将予以治安处罚。目前已整改消防安全隐患219处,整改率提升至65.37%。同时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九小场所”和企业班组安全生产和消防能力建设的工作措施》,积极推进“九小场所”、企业班组安全员配备管理培训等工作,以提升火灾防范能力。(谢晓强 胡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