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海州区路南街道人大瞄准街道商贸聚集区、金融核心区、教育先行区、生态宜居区的“四区”发展定位,着力在回答和解决具体问题中全面提升人大工作质效,多次受到市、区两级人大表彰。

  强化阵地建设——解决代表在哪干的问题

  海州区路南人大积极完善代表履职服务平台,使代表联系群众更接地气、更加便捷。

  创新引领搭“台”。建成路南人大代表履职平台,设置代表信息、代表履职、代表培训、代表风采、民意直达、议案督办、履职积分、人大风采、人大云图、动态发布等8个板块,生动呈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路南风景,引领新时代路南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整体跃升。

  发挥效能建“家”。路南人大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与党群服务中心融合打造具备会议活动、群众接待、便民服务、图书阅览、康养休闲“五区”功能的人大代表之家,使之成为代表学习教育、收集民意、为民解忧和人大宣传之家。建“家”以来,除每月一次“代表接待日”外,还定期邀请代表参加“健康大讲堂”“亲子读书会”“融聚联谊会”等联系群众系列特色活动,有效增加了人大代表之家的烟火气,让家更加温馨温暖有人气。先后接待内蒙古林西县人大、河南省原阳县人大、徐州市泉山区人大等省内外82批次660余人次前来参观见学。

  统一规范建“站”。路南人大按照有办公场所、有工作人员、有规章制度、有工作流程、有台账资料、有活动计划的“六有”标准,想方设法在海州最高楼宇——苏宁广场、海州最早公园——新浦公园、海州最有历史文化底蕴街区——盐河巷等人流量大、人气高的场所建好社区代表联络站,开辟展现海州风貌、路南风采的代表联系群众新阵地,“零距离、全天候”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让群众随时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真正实现“小空间成就大民意”。

  借助优势建“室”。路南人大充分发挥教育、律师、医疗等行业有影响力代表作用,街道“一个惠民直播间、一部法律直通车、一朵助学向日葵、一间为民调解室”等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品牌工作室在路南应运而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比如,为了顺应新媒体发展,打造了以“数字赋能·智慧人大”为主题的代表直播间。辖区代表依托抖音APP,发挥自身特长,变身网红开展直播活动,内容涵盖法规宣传、社会治理、家庭教育、平安建设等社会热点话题,首播就收到276位居民点赞。自开播以来,累计直播27场,参与群众上万人。

  创新模式建“网”。路南人大将37名代表全部下沉9个社区25个网格,积极扮演“民情联络员、政策宣传员、工作监督员、群众服务员、矛盾调解员”五大角色。建好人大工委与代表、代表与选民联系网以及“代表+网格”工作网、“代表+企业”发展网、“代表+居民”帮扶网,展现“网网有亮点、人人有担当”的代表新风采。

  强化系统培训——解决代表怎么干的问题

  海州区路南人大始终把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加强代表队伍建设作为大事来抓。

  搞好集中培训。让广大代表熟悉人大工作方法,了解人大工作特点,遵守人大工作原则,掌握人大工作规律。路南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开展法律培训,组织2期法律宣讲,解读监督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强化法治思维;开展业务培训,结合江苏“一年小灶、三年大灶”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聘任代表兼任本网格安全生产监督员,组织了2期安全生产常识和3期消防技能培训,强化安全意识,相关做法被《新华日报》和《人民与权力》刊载;开展交流培训,制作《代表履职相册》,记录代表履职事迹,举办代表履职交流会,在分享履职成果中增强荣誉感、催生责任感、激发使命感。

  注重实践培养。持续深化“人大有担当、有事找代表”“深化‘走进联’、画好‘同心圆’”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千名代表进网格”主题活动,坚持每月10日选民接待和代表走访,常态开展代表述职评议和满意度测评,并与代表联系群众“网格+”履职新体系相结合,有效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在上级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路南实际和代表行业优势,围绕联系、监督、服务三个方面,自主开展“码上见”“向阳花开”“助力创典”“民情大家访”等8项系列活动,为代表履职搭建广阔舞台。

  落实制度保障。路南人大坚持月度有专题活动、季度有代表视察、年中有政情通报、年底有测评考核等“四有”工作制度和代表服务群众常态化、日常管理常态化、学习教育常态化、考核评议常态化等“四化”工作方法,确保了街道人大工作正向发力、规范有序,相关做法被“学习强国”和《人民代表报》刊载。

  强化作用发挥——解决代表干什么的问题

  路南人大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党委中心工作聚焦发力,激发内生动力,引领代表们积极作为、主动履职。

  聚焦经济发展。参加市人大“凝聚代表力量、助力招商引资”主题实践活动和区人大“助力招商、代表同行”主题活动月活动,全程监督辖区闲置地块招商,牵头召开发展楼宇经济、实体经济、电商经济、小店经济、夜经济“五种经济”座谈会,召开振兴律政联盟、文教联盟、商贸联盟、金融联盟、住餐联盟“五大联盟”恳谈会和优化营商环境建言会,协调召开银企沟通协调会,开展为企业“铺设一条路、架起一座桥、撑起一把伞”服务解困系列活动,助力企业发展和商圈繁荣。去年6月,王海洋代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建议推动区金融局协调辖区5大银行和300多家企业商户4次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企业纾困解难,市电视台和《连云港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

  聚焦民生改善。真正俯下身子“听到位”、立足本职“做到位”、服务群众“帮到位”,切实加强民生监督,推进全程监督,压实责任监督,形成闭环监督,实现从意见征集到群众评价的全链条管理,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跟踪督办6件民生实事,推动票决项目落地见效;持续督导辖区1所中学、2所小学、3所幼儿园提升办学质量,确保教育优质发展;针对辖区老龄化严重的现状,专题调研辖区养老服务情况,推动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档升级;回应群众关切,开展居民按需“点单”、社区及时“接单”、代表严格“监单”、大众积极“晒单”的“四单”模式,年初以来群众点单176件,实际解决民生问题163件,好评率100%。

  聚焦难题破解。针对路南企业商户多、群众诉求多、发展矛盾多等实际,组织人大代表积极作为,当好企业需求“调研员”、惠企政策“宣传员”、协调解难“服务员”,助力街道全面优化亲商重商、务商为商好环境。结合街道处于“老城转型过渡期、政务服务提升期、经济发展瓶颈期”的发展现状,组织代表监督拆除1300余平米违建,完成10个老旧小区、70条背街小巷改造,安装楼道灯2700余盏,完成44个小区和单体楼楼道玻璃换新。督办“一站式”全科窗口建设,督导老旧商业广场盘活利用,组织代表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以有力担当彰显人大作为。 (齐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