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期待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的跨越,这就使得基础教育要率先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但消弭城乡二元结构的“鸿沟”和校际差异的“藩篱”,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路在何方?

  南京市建邺区是2002年跳出老城挺进河西的新城区,二十余年来,坚持“办好每一所、惠及每一个”,建邺教育乘风破浪,勇毅前行,实现了跨越。2015年通过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考核验收,2016年荣膺“江苏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2017年成为全省首批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示范区,在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中达标率100%,连续六年在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监测中得分蝉联全市第一、全省前茅。2022年,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全国135个创建县(市、区、旗)入围,江苏共5个市、区晋级,建邺是南京市唯一入围的区县。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胡金波评价说:建邺区基础教育是南京基础教育、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创新性发展的真实写照、可持续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基础教育的“洼地”迈向优质均衡的“高地”,建邺的“破立”之道是什么?

  不破不立,学区制管理助推校际“抱团发展”

  实现校际均衡发展从何破局?破,就是要打破校际“资源壁垒”,打破“单兵作战”旧局,创立校际“共建共享”新规,营造出义务教育学校“抱团发展”的新格局。

  2014年,建邺区全面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管理,先后出台《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学区制管理工作办法》《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行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的实施办法》等,完成了顶层设计。学区制管理按照地域就近、施教区相对一致的原则,以片区内初中校为龙头并担任学区长,若干小学就近“抱团”,在全区组建起11个大学区、5个研训联盟,涵盖了全区近40所义务教育学校,旨在促进校际资源共享、协同共生发展。实施学区制的核心是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路径是“共享教育资源、中小有机衔接、学区联盟教研、学校社区联动”。

  创新实施学区制管理以来,学区学校、研训联盟以共建共享和发展“一盘棋”为导向,携手突破各自“小圈圈”,主动融入“大圈圈”,科学统筹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搭建校际、家校、社区互动共建新平台、新机制,通过抱团、协同、共生,扬长补短,造峰抬谷,充分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领校际协同发展,全区中高考成绩连年攀高,实现了教育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数量与质量、均衡与优质的统一。

  先破后立,集团化办学打造名校“孵化器”

  优质均衡发展,要在均衡的基础上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是前提,优质是核心。面对当初基础教育“洼地”的现实困境,破,就是要破新城区名校资源稀缺的“短板”和“劣势”;立,就是要立名校集团化办学之“格局”和“优势”,通过集团化让名校成为优质均衡办学的“孵化器”,促进区域内优质名校从“聚变”到“裂变”。

  2002年区划调整伊始,建邺区就着力突破,先后引进了一批名校资源,高起点开办了南师附中新城初中、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中华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致远外国语小学等一批名校的同时,通过“集团化办学”形式不断放大名校资源,输出名校的管理资源、课程文化和品牌,在全区逐步壮大形成名校群、名校集团群。填谷造峰,孵化新生,优质教育资源新高地应运而“立”。

  2016年,建邺区正式组建起南师附中新城教育集团、中华中学教育集团、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教育集团和南京致远教育集团,涵盖18所中小学,覆盖全区近70%的学区生。2021年出台《建邺区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办法》,高质量打造中华、致远、南师附中新城、南师附中邺城、南外河西、金中河西、金中江岛七大教育集团,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

  2017年,《建邺区教育地图》编制完成,标志着建邺基础教育规划布局全面完成和与规划居住人口相匹配的教育配套用地全面落实,形成了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敢破敢立,善破巧立,让建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破中有立,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现“全覆盖”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2018年2月,教育部公布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县名单,建邺区榜上有名。

  建邺区早在2014年就率先启动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首批聘任责任督学18人,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创新督导方式,实现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100%全覆盖,初步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教育督导新体系。目前,全区聘任的专兼职督学达48人,初步形成专业、年龄、层级结构合理,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管理型与专家型结合的发展模式。2017年成立建邺区第二届教育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其中有国家督学3人、省督学6人,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专家4人,特聘教育专家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现代教育名区建设献计献策并开展全方位指导。

  建邺区全面深化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建设,推动教育督导工作规范、科学、创新、高效发展。督学督导成为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推进器、改善教育生态环境的稳定器、学校规范办学的保护器,有力保障和促进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

  巧破善立,骨干名师常态流动走活“一盘棋”

  实现义务教育校际教师均衡流动,共享骨干名师资源,其意义不亚于实施“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校际师资、课程、管理资源实现均衡化常态化流动了,优质均衡发展的“任督二脉” 才能真正打通。

  巧破,是建邺区巧妙破解骨干名师的校际壁垒;善立,是建邺区创新实施骨干名师常态化流动新机制,着力盘活师资队伍专业化成长“一盘棋”。

  2013年以来,建邺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用”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建邺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区域流动实施办法》,按照“促进发展、强化合作、总量控制、刚柔有序”流动原则,创造性地实施发展型流动、结构型流动、支教型流动、特色型流动,对骨干名师和工作6年以上的教师实施校际均衡流动。目前,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师生比、骨干教师比、高一层次学历教师比以及各校教师结构、教师培养经费投入等重要指标保持良好的均衡,教师流动及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流动比例均超过15%,实现通过教师流动带动教育均衡和教师成长的双丰收。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破立”之道,归根结底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育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建邺教育人永远在路上!(孙安 吴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