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小板凳,或在农家庭院,或在农户家中,或在田间地头,一群人围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拉家常、听实情、聊变化、讲政策、聚民意,这是今年以来在芳桥街道“风行”的“院落板凳会”。
近年来,芳桥街道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口,科学引导金兰、屺山、华阳等村利用“田间议事亭”“协商议事会”“广场议事堂”等形式,把准群众工作的“脉搏”,唱响乡村治理“好声音”。今年,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入户“拉家常”的形式开展“院落板凳会”,打造群众庭院里的议事点、贯通群众工作连接线、扩大党建引领辐射面,实现小切口撬动大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广场上有些健身设施坏了,要及时修一下。”“鸡棚拆了,我养的鸡怎么办?”……“院落板凳会”设在群众家门口、院落里,从民生小事着眼、群众所需着手,不设会议室,不读讲话稿,大家围绕民生服务、乡村建设、村庄环境等方面畅所欲言,村干部零距离倾听,搜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程序简易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院落板凳会”,不仅打破了以往召开会议、讲座的场地局限性,实现了群众从被动参与向主动融合的转变,还进一步拉近了干群邻里关系,为群众提供了“诉烦恼、表诉求、提建议”的共商共治微平台,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纠纷早化解”。
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院落板凳会”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在“拆除鸡舍鸭棚,提升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中,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扶风村50多个鸡舍鸭棚全部拆除到位。屺山村通过“院落板凳会”补短板,向巡查中发现环境较差的官路桥自然组村民宣讲环境整治的目的和意义,提高了群众参与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助力该村在今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暗访测评中入围“红榜村”。今夏天气连续晴好,芳桥村粮食作物缺水,愁坏了种粮大户,村干部们得知情况后及时介入,组织相关农户通过“院落板凳会”议事,针对存在的分歧现场进行有效沟通,很快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成功化解了一起可能发生在家门口的用水纠纷。
“院落板凳会”还让村干部、志愿者与群众同坐小板凳,理论政策同学习,村务民情共商议,面对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动员、防诈骗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宣讲等。华阳村利用“院落板凳会”向村民们宣讲了该村30余名巾帼网格员在矛盾化解和便民服务等一线工作岗位上的辛勤付出和收获,感染和激励村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阳山村以西村荡农业开发项目规划为议题的“院落板凳会”上,村民们踊跃交流、建言献策,有效激发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龙眼社区在“院落板凳会”上,公开了社区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建设方案,并听取居民意见,大家都当场签署了配合工程建设村民承诺书。
今年以来,芳桥街道共组织召开“院落板凳会”40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0条,解决民生问题30件,化解矛盾纠纷2起。小小板凳会,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协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街道传党音、解民忧、暖民心的一把“金钥匙”,为“灵秀芳桥”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