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天立地的大项目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智改数转”的新成效赋能大项目腾“云”而上。近日,位于天边草原深处的项目现场,感受徐矿集团能源保供重大项目以学促干,打造“智改数转”创新发展高地的生动实践。
重点人员AI识别预警、安全教育不达标警示、违章作业联动考核教育、管网及锅炉钢架安装指导……初夏时节,天边草原腹地,作为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服务苏蒙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全国首台百万千瓦褐煤发电机组、苏能乌拉盖2×100万千瓦发电项目如同绿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正在依托“智慧电厂”平台建设,“最强大脑”高速运转。
项目“智慧化” 数据“强支撑”
苏能乌拉盖百万千瓦褐煤发电机组,建设和运营管理系统复杂、艰巨,施工高峰期现场将有50余个独立作业单位,约3500人交叉作业,管理难度大、协调任务重。后期项目运营更无先例遵循,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安全高效推进,后期运营稳定可靠,该公司从建设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入手,积极探索‘智慧电厂’平台建设,统筹布局基建,兼顾运营长远,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运营与智慧管控深度融合。”听着该公司热控副主任工程师高家权的介绍,走进智慧控制室。
温度、湿度、风力、人员、车辆……大屏幕上各项数据频繁跳动,实时反映工程建设情况。
及时响应的背后,是软硬件的高效协同。据介绍,该平台共部署安防数据、基建MIS、全厂无线覆盖、安防一体化、现场总线(FCS)等23个子模块,并嵌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实时监控、人员安全准入管理、智能考勤管理、危险区域禁入管理、智能周界防护、车辆出入管理等10项功能,为工程智能管控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违章“看得见” 隐患“嗅得到”
“越深入了解‘智慧电厂’平台,越是惊讶于其神奇之处。”高家权边说边操作系统,调取锅炉大板梁调转区域的实时视频向大家展示。只见视频中一名施工人员在门禁处刚一“刷脸”,其所属单位、工种等身份信息就实时展示在屏幕上,并自动验证通过,施工人员“丝滑”进入作业区域,整个流程不足五秒。
“我们将偌大的施工现场划分为若干区域,并通过设定不同权限,确保重点区域人员可靠、施工安全。”高家权介绍,“未通过身份验证的人员,则会触发‘区域入侵’警报,提醒现场管理者及时驱离。”
不仅如此,通过安装在现场的150余个视频点位及4处高空瞭望视频点位,该平台可实现对项目区域内人员、机械、材料、环境的监控全覆盖,真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实现现场施工安全可控在控。
警示“记心间”安全“考出来”
来到该公司安教中心,迎面走来的施工人员正通过VR系统体验因违章操作导致“高空坠落”“触电”等场景。“像真的一样,让人心有余悸!”“违章操作,害人害己,在施工中一定要杜绝!”“安全重于泰山,要当好自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摘下VR眼罩,大家纷纷表示,要履职守则,按章操作,确保施工安全。
安全警示教育是岗前培训的重要一环,该公司创新利用VR系统,让隐患更直观,安全更入心。
“达到培训时长并通过相关考试的作业人员才能进入作业区域。”高家权介绍,培训系统已接入平台主系统,通过考试后,身份信息会自动上传,并自动分配入场权限。
2023年开复工以来,已完成各类安全培训65次,参加培训人数累计2360人次,组织各类考试77次,参加考试人数2352人次,入场上岗人员考试合格率100%,有效提升了施工人员安全防护能力和防范意识,夯实了施工安全基础。
管控“全周期” 数据“活起来”
“‘智慧电厂’平台建设把眼光放在更长远的未来!”见到该公司负责人,他满怀信心地描绘蓝图——依托该平台的BIM运维模块,对施工图纸1:1建模还原,可以展示地下管网、建筑构造、设备安装各阶段各系统的建设情况,并且保留设备信息。随着建设进程加快,最终在机组投产时同步移交1:1的数字电厂,为后续生产运营期的培训、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助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电厂。
该公司负责人难掩自豪:“通过对各专业应用系统数据的纵向梳理和横向整合,我们将最终完成项目三维可视化,真正让数据‘动起来’,实现全方位的信息融合、数据提取、智能监测、智慧决策。”
大项目建成投运后,运营人员只需在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动动手指,便可完成设备综合评估辅助生产决策,全息化大数据的高度集成与深度挖掘辅助经营,大数据采集和云计算快速生产报表,调取监控、门禁、安防、消防相结合的智能安防实时画面等功能,全面提高机组运行质量和电厂管理水平,真正用“智改数转”推动大项目提速进阶,行稳致远。(徐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