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了气象险,不再靠天吃饭;有了安责险,风险预防增强——
保险创新让企业农户吃下定心丸
7月17日,南通市遭遇强降水,海门区悦来镇普新村一处刚修复好的大棚内,江苏金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水华看着瓜田安然无恙,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今年春季完成育苗后,他就办理了“大棚气象指数保险”投保手续,“有了农业保险,我们不再靠天吃饭”。
小到触手可达的专属养老,大到乡村振兴、安全生产,近年来,我市保险创新多点开花,特色化、创新性地融入高质量发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南通财险业共提供风险保障309860亿元,赔付支出320289万元,赔付金额同比增长19.44%。
农业保险创新,碰撞新火花
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高增长背后的强大动力源于财政补贴的给力。“在交保费的时候,因为有补贴政策,农民只需要缴纳一部分,但受灾后却可获得全额赔偿。”人保财险农险部王祥云告诉记者。
与农险保费规模高速增长相伴而生的是,南通保险业创新推出“农业保险+”,将农业保险延伸至更广阔的农业产业领域,与气象、期货、基金等工具融合,碰撞出新火花,拓展了农业保险的功能。
“大棚气象指数保险”是2021年人保财险南通市分公司在全省率先推出的自主研发产品。指数型保险具有一触发就赔付的特性,赔付标准来源于气象部门公开发布的台风路径、气温、降雨量等第三方数据,赔付高效、便捷,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随着“农业保险+”异军突起,“农险+信贷”“农险+期货”等新模式新探索不断涌现,使得金融资源与农业生产进一步深度融合。
4月18日,中华财险在如东落地首单政策性生猪养殖利润指数保险,理赔11.82万元。6月26日,海门区常乐镇长春村养殖户蒋先生拿到海门人保财险的2.7万元赔付款。“保险+期货”,实现了从保成本到保收入的扩展,让生猪养殖户吃下定心丸。
发挥预防功能,系紧安全绳
“高效理赔显神威,真诚服务暖人心。”2月,国寿财险海安支公司收到海安一家小型化工企业的锦旗。
2021年底,企业发生了一起安全事故。事后,企业负责人王先生向南通市安责险示范项目运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单位——江泰保险经纪公司南通分公司报案,江泰保险经纪第一时间向承保公司国寿财险南通中支公司转报,并协助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春节期间,王先生拿到100万元赔付款。
早在安责险成为法定保险的前一年,2020年9月,南通就率先启动安责险统保示范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与江泰保险经纪公司签订“安责险”统保项目保险经纪委托协议,11家保险公司主动参与,成为推动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力量,填补了全市危化行业安责险领域空白。
据市安全生产管理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安责险的出现,让保险行业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从过去传统的风险转嫁职能,逐步扩大到风险管理职能。与工伤保险的区别是,安责险有事故预防功能,保险机构必须为投保单位查找风险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有效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023年,安责险为全市330家企业累计承担风险责任13.33亿元,其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服务功能,为企业安全生产和城市安全提级赋能。
回归保障本源,发力“第三支柱”
前不久,崇川区的周阿姨为自己购买了一份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我从事家政工作,虽然现在收入比较稳定,但也要为养老添份保障。”
在人保人寿南通公司推荐下,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推出引起了周阿姨关注。“投保交费方式很灵活,既能按年或月定期交费,也能不定期灵活交费。”
为填补南通“银发浪潮”需求与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之间的鸿沟,南通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举全力助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特别是着力发展的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提供补位。
记者了解到,南通市面上已有7家保险公司推出了7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上半年,7家试点专属养老保险机构共服务407人次,提供保障金额382万元,逐步满足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困扰不少家庭的难题。从2016起,南通市在全国首批试点长期照护保险,由平安养老、太平养老、人保财险等6家保险公司组建“共保体”,开启了商业保险公司经办的先河。去年底,长护险在健康养老领域展现的巨大潜力被人民日报点赞,并在人民康养大会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服务,从根本上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现有社保体系融合,真正推动其成为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银保监分局人身险科负责人金荣认为,人保财险创建的“县城-镇区-村居”三级服务的“如皋模式”,既为农村商业保险业务拓展打开了新局面,又为县域居民,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便捷的保险服务,高质量完成保险政策的惠民使命。(蒋晓东 顾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