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央门街道作为服务辖区群众的文化窗口,立足“文化惠民”,紧盯“一老一小”两类群体,打造“一朝一夕”惠民工程,全力筑牢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

  构建文化互助链“惠”老

  中央门街道老旧小区多、老龄人口多,为了让老年居民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中央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引导党员志愿者和社工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在辖区开辟“邻别急”助老驿站,就近就便服务老年人生活所需,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工作日午餐“烦恼”,开设便捷助餐点,方便群众生活;联合中大医院、鼓楼医院等单位,常态化开展“阳光义诊携手安康”等便民活动,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积极对接法律专业力量,通过口语化的法律条文向老年人讲解赡养、继承等内容,同时开展电信防诈骗普法宣讲。2023年街道积极打造15分钟医养生活圈,实践所(站)开展专项“惠老”服务100余场,为辖区空巢、孤寡、残疾老人等提供各类慰老服务5000余人次。

  构建文化启蒙链“惠”小

  儿童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指导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辟“爱心教室”,解决辖区青少年周末“空窗期”。三牌楼社区除了开设周末课堂外,为个别特困家庭提供上下学接送服务。将军庙社区开设“红色文化讲堂”七年多,通过研学实践等多种形式,让红色信仰印刻在孩子们心中。为关心0-6岁婴幼儿家庭群体,今年以来,依托“双百共建”高校专业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的15分钟托育志愿服务圈,为辖区0-6岁婴幼儿家庭在家门口提供便捷式照护服务。新门口社区联合三幼开设“新童爱读书”主题班,通过读书活动,让幼儿真正沐浴在书香之中;今年暑假,街道实践所联合街道团委、关工委,在社区开设“爱心暑托班”,通过一堂堂满载着爱心的趣味课程,为困难家庭、新就业群体家庭的青少年过一个快乐充实的暑假保驾护航。

  构建文化服务链“惠”众

  为了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各社区先后成立“工人新村书法协会”“紫竹·公艺社”“‘小精灵’微型风筝俱乐部”“劝业路合唱团”“观音里金陵好时光朗诵艺术团”等三十余支特色文化志愿服务队,常年定期开展书法绘画展、广场舞、诗朗诵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街道采用“你点我供”的方式,定期征集辖区居民群众文化服务需求,为辖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私人定制”。联合大众书局,开展文艺课堂进社区,书法、摄影、绘画等课程深深吸引广大居民,让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今年街道深入挖掘三牌楼片区文化特色,在三牌楼广场每月举办一场“15分钟便民服务圈文化集市”,在推出商户优惠、开展便民服务的同时,向来往居民展示三牌楼特色文化,让民生服务多了一份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文化阵地的教育功能,举办“感受乒乓文化 领略国球魅力”主题参观活动。以鼓楼区水情教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授牌为契机,打造“水情教育馆”专项服务队伍,参与解说和巡河志愿服务。为进一步发挥群众文艺团队在基层公共文化体系中的积极作用,街道实践所联动街道文化站,定期开展广场舞比赛、掼蛋比赛,充分展示了街道广大群众的良好精神面貌。定期播放的广场电影也勾起了许多人童年的回忆,文艺表演进社区、我们的节日等丰富的文化内容让更多的群众深刻感悟到当今时代的幸福美好。

  据中央门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中央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从实际出发,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作用,为辖区居民文化需求提供服务,做到凝聚人心、传播正能量,让文明之花常开长盛。(李昊炜)